銀元起源于15世紀,始鑄于歐洲,俗稱“洋錢”“花邊錢”或“大洋”,是銀鑄幣的通稱。銀元是舶來品,它初入中國,大約是在明朝,但大量流入,則在清乾隆年間以后。市面上有像三帆銀幣、竹子銀幣、甘肅造袁大頭等一些發(fā)行較少的銀元。其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存世最多的銀幣品種可數(shù)袁世凱頭像銀幣,俗稱“袁大頭銀元”。
一提到銀元收藏,也不得不提“袁大頭”。所謂的“袁大頭銀元”是指在辛亥革命后,袁世凱為了解決軍費和提高個人政治地位而發(fā)行的銀元貨幣,因這些銀元鑄有他的側(cè)身圖像而得名。國際金銀價位的漲跌,也刺激了傳統(tǒng)的收藏市場,近五年的時間,民國年間的“袁大頭”可謂漲跌不停。業(yè)內(nèi)人士認為,未來“袁大頭”的收藏依然有較大的價值空間。
價格不穩(wěn)收藏市場只增不減
由于收藏“袁大頭”的門檻較低,因此這個領域的火爆程度一度可與郵票市場相媲美。特別是在2005年——2011年,不斷上漲的紙幣收藏價格顯現(xiàn)出了超強的賺錢效應,吸引了眾多投資者投身其中!霸箢^”也未能在本輪下跌中幸免。據(jù)山西古玩城“康園”主人老康介紹:“袁大頭”2008年初市價410元/枚,2011年最高一度被炒到880元/枚,目前已經(jīng)回落到630元/枚。“從2012年年初開始,國內(nèi)的錢幣收藏市場就表現(xiàn)出明顯的下滑勢頭。進入2013年以后,市價徘徊在600元/枚上下,但由于它是實物貨幣,介于人們對貴金屬的認可,以及對歷史文化強烈的認同感,因此收藏的人不在少數(shù)!崩峡嫡f道:“‘袁大頭’的變現(xiàn)能力比較強,這也是藏家看好的因素之一。此外,對于長期投資而言,短期內(nèi)的價格動蕩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按照家庭投資比例配置,每年適當入手部分‘袁大頭’,還是很有意義的。”
市價走高還數(shù)稀世品種
在經(jīng)歷了兩年前白銀價格的波動之后,今年以來,“袁大頭”的市場價格持續(xù)平穩(wěn),一些細分幣種出現(xiàn)了上漲的勢頭,尤其是“袁大頭”中比較稀世的品種。如面值壹圓的普通版“袁大頭”2005年的價格在60元上下,到2006年就漲到120元左右,而現(xiàn)在少于200元根本買不到;面值五角的“袁大頭”也由2005年的300元左右漲到了現(xiàn)在的500元。
我國近代的銀元有許多珍品,著名的有:廣東省造庫平壺兩壽字銀幣;陜西省造庫平七錢二分光緒元寶銀幣;湖南省造庫平七錢二分光緒元寶銀幣;奉天造一兩光緒元寶銀幣(光緒29年);福建官局造庫平七錢二分光緒元寶銀幣;中華民國21年“金本位”銀幣(三種);中華民國15年、18年孫像試鑄壹元銀幣(兩種)。這些銀元極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