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幣訴說京城源起 |
發(fā)布日期:08-10-20 18:14:06 作者:梁學義 新聞來源:中國商報 新聞點擊: |
北京報國寺以西百米是廣義街。廣義街5號即原北京義利食品公司。今年七八月份施工中,掘出一陶罐,內裝北宋錢幣,再下挖出另一磚井,井下又一大陶罐,內裝滿戰(zhàn)國小型布幣,布幣下面有燕國明刀墊底。它們雖經(jīng)2000多年的瓦罐埋藏,基本完好,每枚古幣上都呈現(xiàn)出朱砂紅銹。由于少量進水,底層的燕明刀已大部漚爛,殘斷不全。 中華民族歷史上的錢幣形制多樣,有貝、布、刀、環(huán)和方孔圓錢,遠古時代使用的貝有天然貝和用石、陶、骨、銅仿制的貝,春秋到戰(zhàn)國早期的布幣,形狀較大而首部中空填土芯,戰(zhàn)國中晚期鑄行的是平首布,形制較小,幣面均鑄地名,少數(shù)背面鑄數(shù)字或符號。廣義街出土的布幣屬于戰(zhàn)國中晚期的小型布幣,有方足也有少量尖足布和折二布,從目前市場觀察到的有:鑄行于周王畿的“王氏”、“平陰”等,鑄行于魏國的“皮氏”、“莆子”等,鑄行于韓國的“宅陽”、“露”等,鑄行于趙國的“中都”、“北屈”、“襄垣”等,鑄行于燕國的就見燕明刀,鑄行量較大的有趙國的“安陽”布。周王畿的“王氏”(圖1)屬于青銅平襠方足平首布。周王畿指周王室所在地,在今河南省洛陽地區(qū),該幣高45毫米;“襄垣”(圖2),為鑄行于趙國的青銅小布,幣高45毫米,襄垣在今山西省襄垣北,戰(zhàn)國時屬趙。這兩枚布幣均流通于三晉、兩周、燕等地。兩枚各有特點,“王氏”二字傳形,即“王氏”二字左右位置顛倒;“襄垣”的襄字異書,正常的古篆“襄”字右旁似簡體的“餐”字,此枚襄字右旁簡化為一捺,兩枚均是少見之品。 出土戰(zhàn)國布幣的廣義街,其北口即是廣安門內大街,春秋戰(zhàn)國時為薊丘南古道。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伐紂滅商后,便在北方地區(qū)分封了薊和燕兩個諸侯國,薊城的位置就在北京廣安門一帶,后來,燕國吞并了薊國,并把薊城作為燕國都城,薊城就是北京城最早的前身。1995年,當?shù)卣趶V安門北濱河公園內鐫石立了薊城紀念柱,著名學者侯仁之教授撰寫了《北京建城記》碑文,其中寫了“薊之得名,源于薊丘”。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有記曰:“今城西北隅有薊丘,因丘以名邑也;猶魯之曲阜、齊之營丘矣!薄白C以同書所記薊城之河湖水系,其中心位置適在今宣武區(qū)廣安門內外。”“今日北京城起源于薊,薊城之中心在宣武區(qū)。其地承先啟后,源遠流長!睆V義街即在薊城中心,離薊城紀念柱只二三百米的距離,此地在古代是個人口密集和交易頻繁的名城。 |
上一篇:關于古幣年代的常識 |
下一篇:古錢幣書法軼聞 (轉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