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新疆紅錢:宣統(tǒng)通寶

中國商網—中國商報收藏拍賣導報 16-01-12 16:30:43 中國集幣在線 發(fā)表評論

圖1

  新疆紅錢別具一格,種類繁多,版別復雜,具有濃郁的民族和地區(qū)特色,備受廣大錢幣收藏愛好者青睞。新疆紅錢開鑄于清代乾隆年間,此后歷朝都有鑄造!靶y(tǒng)通寶”是清代新疆地區(qū)最后鑄造的紅錢,也是鑄時最短、鑄量最少的新疆紅錢。

  18世紀中葉,西域回部準噶爾貴族大小和卓兄弟發(fā)動叛亂,乾隆帝派兵平叛,重新統(tǒng)一新疆,并設置伊犁將軍管轄整個新疆地區(qū)。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乾隆皇帝下令將天山南路原來流通的回部普爾銅幣銷熔,改鑄圓形方孔的“乾隆通寶”錢(圖1)。

  次年,在南疆的葉爾羌設立錢局,由戶部頒發(fā)樣錢,仿照制錢樣式,鑄造面為漢文“乾隆通寶”,背面為滿、維文葉爾羌地名的錢幣。這種錢幣以純凈紅銅鑄造,顏色深紅,故稱新疆紅錢。紅錢與內地制錢的比價為1:5,即一枚新疆紅錢可換五枚內地制錢,這種比價關系一直延續(xù)至清代末期。此后,每遇新帝登基,新疆都鑄造有新的年號紅錢。嘉慶、道光、咸豐(圖2)、同治、光緒,直到宣統(tǒng)都鑄行過年號紅錢。從存世實物看,清代新疆先后共有葉爾羌、阿克蘇、烏什、庫車、喀什噶爾、伊犁、迪化等七個鑄錢局開鑄紅錢,錢徑一般在2.4厘米至2.6厘米之間,重3.6克至4.8克左右,與內地小平制錢相比略顯厚重。

  晚清時期因銅價上漲,鑄錢無利可圖甚至虧損,各地鑄錢局相繼停鑄圓形方孔銅錢。至清末宣統(tǒng)年間全國大部分地方的鑄錢局已經停鑄銅錢,僅戶部寶泉局鑄過“宣統(tǒng)通寶”小平錢,廣東寶廣局、福建寶福局制造“宣統(tǒng)通寶”小型機制幣,以及新疆地區(qū)鑄有“宣統(tǒng)通寶”紅錢。新疆是當時為數不多的繼續(xù)鑄造“宣統(tǒng)通寶”銅錢的省份之一。

  “宣統(tǒng)通寶”紅錢鑄于宣統(tǒng)元年(1909年),該錢正面鑄漢文“宣統(tǒng)通寶”四字(圖3),背面穿上鑄漢文“庫”字,穿下鑄漢文“十”字,穿左右鑄滿文、維文“烏什”字樣,其形制特征與其他年號紅錢大體相仿,但鑄造更為粗陋,銘文書寫歪扭,輕重厚薄不一,品相大都不精,上佳者難求。

  “宣統(tǒng)通寶”烏什局庫十紅錢背面漢文“庫”字代表新疆庫車錢局,但滿維文“烏什”又捐新疆烏什錢局,一枚錢幣上同時出現兩個鑄錢局名稱,誰才是真正的鑄造者?這成了錢幣收藏界爭論不休的話題。后據考證,清代新疆各鑄錢局之間常有相互代鑄錢幣之事,如阿克蘇錢局曾為喀什噶爾錢局、庫車錢局曾為喀什噶爾錢局代鑄錢幣等。一般情況下,在錢背穿孔左右用滿、維文所記的地名為實際鑄造錢幣的錢局名稱,穿孔上方用漢字標注所代鑄的錢局名。

  “宣統(tǒng)通寶”紅錢是我國2000多年封建社會中鑄行的最后一種方孔圓錢,也是最后一個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位帝王鑄行的最后一種年號錢,又是清代新疆地區(qū)鑄行的最后一種紅錢,在中國貨幣鑄造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且由于“宣統(tǒng)通寶”紅錢鑄造時間短暫,鑄額較少,迄今存世數量不多,因而稀少名貴,向來為藏家和喜好者所珍愛。(葉雯)

圖2

圖2

圖3

 。▉碓矗褐袊叹W—中國商報收藏拍賣導報 原標題:最后的新疆紅錢)

更多郵幣卡資訊、行情!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集幣在線官方微信(jibizaixian)。
中國集幣在線

延伸閱讀

分享到:

交易頻道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廣告服務 | 委托買賣 | 意見建議 | 友情鏈接 | 網站導航
Copyright © 2000 - 2011 JiB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集幣在線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