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造“逆背”民國十文錯版銅幣 |
發(fā)布日期:12-07-11 08:35:43 泉友社區(qū) 新聞來源:收藏快報 作者:劉英杰 |
在中國錢幣史上,金銀銅始終充當重要的角色,清末民初以來的銅幣又稱銅板、銅元,與傳統(tǒng)的方孔銅錢的最大不同在于其中間無孔、機器生產(chǎn)而非手工翻砂。我國銅元誕生于清朝光緒二十六年(1900),由于技術不完備,且制造及流通時間不長,中間產(chǎn)生了一些錯版錢幣不及勘驗便流通市場,反而成為泉苑一景。銅元常見錯版形態(tài)一般有以下幾種:正背面圖案錯配,如“光緒元寶”背錯配大清龍圖,“光緒元寶”湖北造背錯配廣東飛龍圖,“大清銅幣”宣統(tǒng)乙酉年造背錯配“光緒年造”字樣等,這一類較多;英文錯誤,主要有字母寫錯、單詞拼錯,如“PROVINCE”(。╁e拼為“PROVINEC”等;滿文錯誤,如四川官局造“光緒元寶”銅元,上緣“四川官局造”,中心滿文卻為“寶!保ǜ=ㄨT錢局),成為“牛頭不對馬尾”;陰文圖案,銅元幣面文字大多為凸出陽文,也有極少數(shù)會有單面陰文圖案出現(xiàn),這是制造過程中產(chǎn)生的錯誤。 今見到一錯版離奇的河南造民國十文銅幣,乍看之下,正面十文,背雙旗,品相完好,銹色甜潤,無甚驚異處。經(jīng)藏友指點才發(fā)現(xiàn)破綻,原來此銅元正反兩面同一位置處逆轉了整九十度。這一情形在之前發(fā)現(xiàn)的錯版幣中,十分罕見,這便是行話里的“逆背”了。一般的“逆背”銅元多少偏差幾度至幾十度不等,如此整整逆轉九十度的可謂陰差陽錯,自成一景。銅元的產(chǎn)生跟清末經(jīng)濟發(fā)展有關,光緒二十三年(1897),江西道監(jiān)察御史陳其璋奏請“仿造大小銅元,以補制錢之不足”。同年,銅元首次在廣東試鑄成功。正面鑄“光緒元寶”四漢字和“廣寶”二滿字,周圍有“每百個換一圓”的字樣。背面中央刻有一蟠龍紋飾,周圍有英文“廣東一仙”等字樣,這是最初的銅元。 藏友手中的這枚錯版銅元為河南省造,鑄幣地在開封河南機器制造局,當?shù)匕傩辗Q其為“槍炮局”、“兵工局”。這個兵工廠最初是由河南巡撫陳夔龍于清光緒三十年奏請核準在開封設立的,專門制造兵工器具。在建設過程中,鑒于上諭“各省可仿粵省之例鑄造銅元”,經(jīng)呈準允許后派布政司、按察司會同機器制造局候補道何廷俊試造銅元。何從上海購來制造銅元的機器設備和一應材料等,于當年九月十五日正式開工制造銅元,十月試制成功,所鑄為“光緒元寶”。另成立河南銅元局專司其事,這里乃成為一址兩局的共同場地。辛亥革命后,“光緒元寶”改為“中華民國十文,河南省造”;1929年馮玉祥二次主豫時,因缺銅,竟將相國寺八角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