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通寶”開辟新紀元(葉真銘) |
本稿刊載于《錢幣》報2009年11月上旬,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http://024w.cn/),謝謝! 唐朝開國之初,仍沿用隋代的五銖舊錢。至唐高祖李淵武德四年(621年)始廢除五銖錢,鑄行“開元通寶”錢。錢文傳為初唐書法家歐陽詢制詞并書,文字隸含八分,端莊凝重,別具一格。唐代鑄行“開元通寶”錢是貨幣史上的一次偉大改革,可謂開辟了中國貨幣史的新紀元,對中國乃至東方貨幣文化史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開元通寶一改先秦以來以重量名錢的銖兩錢制,開創(chuàng)了通寶錢制。唐以前的錢幣大多以重量作為名稱,如“半兩”、“五銖”、“四銖”等,強調鑄幣材質本身的價值。但從西漢以后,鑄行了不少不足值的大錢,如“大泉當千”、“大布黃千”等,使鑄幣政權的信譽大為下降!伴_元通寶”錢以“通寶”兩字名錢,使貨幣的名稱與重量相分離,“通”更突出了貨幣的流通職能,“寶”則是象征著貨幣國家信譽度,使錢幣的根本職能和國家信譽在錢文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伴_元通寶”錢的誕生宣告了自秦以來流通了近700年銖兩錢制的結束,中國的圓形方孔錢進入以通寶、元寶、重寶相稱的通寶錢制時代。開元通寶的文字、重量和形制均成為后世鑄錢的楷模,遺風綿延了1300余年。 開元通寶是我國度量衡十進位制的開創(chuàng)者!杜f唐書》記載,開元通寶“徑八分,重二銖四累,積十錢重一兩”。唐以前的度量衡制二十四銖重一兩,唐代開元通寶改為十錢重一兩,從數(shù)學計算的角度看是個了不起的進步。今天我們熟悉的重量單位“錢”就是由開元通寶創(chuàng)造的,這種由貨幣單位而產(chǎn)生重量單位的現(xiàn)象在世界貨幣史上是不多見的。歷史實踐證明,開元通寶的大小和重量選擇十分合理,故而后世多沿用沒有大的變化,一直到清末圓形方孔錢行將退出歷史舞臺之際,還出現(xiàn)了“光緒通寶”背“庫平一錢”的機制小平錢。令人驚嘆的是清末的庫平一錢和唐代開元通寶1枚的重量仍然是一樣的。 在唐代200多年的歷史中,“開元通寶”錢始終是主要的流通貨幣,“乾元重寶”、“大歷元寶”、“建中通寶”等幾種貨幣的作用與影響根本無法與之相比。唐代以后,“開元通寶”錢仍然得到大量的仿鑄和使用。五代十國時期,南方的閩國、南唐、吳越、南漢等割據(jù)政權都鑄行使用過開元通寶錢,有銅、鐵、鉛等材質。北宋初年也曾仿鑄和使用開元通寶錢。太平天國及洪門天地會等民間秘密組織也鑄行過開元通寶錢。 開元通寶對唐時周邊國家的貨幣制度也產(chǎn)生了直接而深遠的影響。當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