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字古錢 |
發(fā)布日期:09-02-02 08:45:08 泉友社區(qū) 新聞來源: 作者: |
福文化,是中國的一種文化現(xiàn)象。古人對福的理解為“洪福,謂之福鼎,又稱鴻福,洪?膳c天齊”,反映了古代人民對生活所追求的一種安平富樂的心態(tài),故人們賦予“!弊趾芏啾憩F(xiàn)形式。如用“!弊肿髡信、商標、人名、地名等等,而用于錢幣的裝飾紋則更是美不勝收。 “!弊止佩X包括兩大類,一類是正式流通的錢幣;一類是花錢,即古錢幣中的吉祥錢、厭勝錢、吉語錢等,但它不是正式流通錢幣。 流通古幣中使用帶“福”字的貨幣,目前所知最早的是后晉天福三年(公元938年)鑄造的“天福元寶”銅錢,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唐會昌五年(公元845年),唐武宗詔告天下佛寺,以銷毀銅像、鐘磬等所得到的銅材鑄造“開元通寶”錢。揚州節(jié)度使李紳率先鑄造一種背面鑄有“昌”字的“開元通寶”錢,于是朝廷下令各地州郡仿效揚州的做法,鑄造背面有紀地文字的開元錢。因鑄造于唐代會昌年間,故后世通稱之為“會昌開元”錢。這種錢的背文共有23種,其中一種即為“福”字。“會昌開元”鑄造時間短,前后不及兩年,鑄造數(shù)量少,加之民間多信佛,紛紛樂捐銅錢鑄佛,因而會昌開元“!弊皱X傳世極罕。 清順治年間,隨著五次改制產(chǎn)生了五種形式的銅錢——順治通寶,史稱“順治五式”,從而確立了清代的貨幣體系。順治六年(1649年)福建省局被準開鑄順治通寶背“!弊皱X,F(xiàn)僅發(fā)現(xiàn)有穿上的“福”錢,《古泉大全》記載的穿右“福”錢未見實物。另外順治十七年(1660年)福建省局被準改鑄順治背滿漢文“福”新錢,但史書《皇朝通典》、《制錢通考》均載未見實物。 在歷代花錢中,“福”字錢占了很大的比重,如“福壽雙全”、“福壽康寧”、“福壽長春”、“福壽齊天”、“福祿壽喜”等等,約有150余種。這種“!弊皱X質(zhì)地大多用銅鑄成,但也有少數(shù)用金、銀、鋁金屬鑄成。形制以方孔圓形為主,刻有不同風格的花紋、圖案、文字,鑄造工藝多樣,通常都非常精美。 無論是官鑄的流通錢幣,還是民間祈福避邪的花錢,因有“福”字,一直為收藏者所鐘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