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年話龍錢 |
龍是華夏民族的圖騰,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每一個炎黃子孫都為自己“龍的子孫”、“龍的傳人”的稱謂感到驕傲與自豪。因此,我們使用的貨幣中,龍的圖紋成為不可或缺的因素。中國古代流通貨幣以文字為主,重視書法的神韻,而很少有圖案出現,所以流通的古幣很難尋找到龍的蹤影。只有在近代清晚期大量出現的機制銀幣、銅元、紙幣上,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龍的形象。
眾所周知,早在光緒十年,吉林機器局所鑄“廠平銀幣”五等銀幣,就已用線條龍的形式,表達“雙龍爭壽”的圖案。而后廣東錢局收到英國喜敦造幣廠所有代鐫的四種鋼模后,于光緒十六年四月初二立即開鑄圓形中國龍銀,即后來人們稱作的“七三番版”。由于重量過重,廣東錢局有感于“七三制的龍銀”虧耗大而流通滯,于是改為“七二制”。更有人認為錢的設計值得商榷,不應把英文置于光緒元寶之上,有忌諱之嫌。于是將英文與中文互易重新鑄造七二制龍銀。此幣一出,影響極為深遠。自此中國各省紛紛申請開鑄龍洋,錢幣正面刻光緒元寶,背面雕刻象征皇權的旱龍、水龍、坐龍、飛龍、蟠龍……,不一而足。 除了大量的流通貨幣外,還有許多一般不作為流通使用的鑄品,或為官爐,或為私鑄。從洪遵《泉志》到丁福!豆佩X大辭典》各種非正用品錢幣多列入“厭勝類”。古代厭壓相通,所以又稱“壓勝錢”,也叫“押勝錢”。 在中國古代壓勝錢中也可以大量看到龍的各種造型圖案,真是千姿百態(tài),美不勝收。許多壓勝花錢,尤其是一些官爐鑄品,由于其特殊的需要,往往不惜工本,其鑄造工藝精良、圖案生動,遠非普通行用錢及一般民鑄花錢可比,是優(yōu)秀的古代工藝精品。例如,“鏤空雙龍錢”,青銅質,熟舊,錢徑57毫米,厚5毫米,圓孔徑8.5毫米,乃唐、宋之物。(如圖一)
本人收藏的另一枚“龜齡鶴壽”壓勝錢(見圖二),背面就有兩條張嘴奪珠,奮勇騰空的升龍。據史料記述,自古畫龍忌合嘴、閉眼、低頭,通過此兩枚古代壓勝錢,我們可以初步認定這點。此枚錢幣直徑50.5毫米,方孔徑9×9毫米,厚3毫米,為了考證它的年代,我曾查閱過一些資料。 據《收藏》雜志2001年第10期中的“紅綠彩瓷綜述”得知,1996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對山西長治八義窖進行了考古發(fā)掘,出土了大量的紅綠彩瓷器,這些文物最富有特色的是吉祥語文字圖案。其中出土一枚“龜鶴齊壽”瓷片,由于傳世紀年材料和考古材料可知,紅綠彩瓷創(chuàng)制的時代約為金代中期(12世紀后半葉)興盛于金代后期。通過瓷片“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佐證,可見“龜鶴齊壽”這一吉語在金代已有傳播。 中國古代的壓勝錢多有吉語、吉祥圖案,均是當時人們意念的載體,內容廣泛,含義深遠,因它不是流通貨幣,多數出自民間,所以從中可體味古人對社會、人生的積極態(tài)度,帶有豐富多彩的個人情趣。在裴元博、陳傳江著《契丹文珍惜錢幣考釋圖說》一書中說:“龜齡鶴壽”背雙龍戲珠“銅錢”是典型的為慶祝遼圣宗“千齡節(jié)”特殊鑄造的祝壽錢,是“臣下為圣宗祝壽而特鑄”。遼圣宗耶律隆緒當政年代是公元983年-1011年。遼即契丹,從公元916年建國,公元937年改國號為遼。建國40余年時,慶;使,每年祝壽也是情理之中。祝壽錢也是吉語錢的一種,為祝壽宴之用。錢文有:“龜齡鶴壽”、“龜鶴齊壽”、“福德長壽”、“福壽延年”、“千秋萬歲”等,背面或神仙靈龜、仙鶴、瑞云等圖案,而鑄威風凜凜,神采奕奕,自有一股神氣從中而發(fā)的雙龍戲珠則是非常少見的。 在《養(yǎng)生要》一書中稱“鶴壽有千百年之數,龜鶴全是象征高壽或延年的吉祥物,在2011年北京嘉德秋季拍賣會上,唐代“蓮葉伏金龜金盤”以920萬元人民幣奪魁。這是一件黃金打制的一只凸起的烏龜靜靜地伏于盤底中心,嵌制栩栩如生,龜頸前伸,四足分開,龜甲上十三紋板清晰可辨,更顯得憨憨自得的神態(tài)。唐代高層人士日常生活用品采用烏龜的造型是不足為奇的。今天的日本人也仍然喜歡長壽的烏龜造型擺放在自己的書案上、餐桌前。在壬辰龍年即將來臨之時,鑒賞古代華夏圖騰的龍,品味高貴和長壽的吉語錢幣,只為祈愿龍騰盛世,國泰民安。(供稿:吉林省集幣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