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貴的“乾隆寶藏”銀幣 |
新年伊始,將收藏的“乾隆寶藏”系列西藏銀幣又整理欣賞了一番。《中國貨幣史》作者彭信威教授曾提出:“中國正式的銀幣要以西藏為鑄造得最早!睍r至今日,越來越多的藏家開始研究和關注西藏銀幣的歷史價值與投資潛力。 去年八月在香港舉行的美國Stack’sbowers拍賣會上,一枚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鑄造的西藏銀幣,終以32862美元成交。那枚銀幣屬于呈樣幣,中國銀幣目錄定為四級,十分稀罕。因該幣正背面均為藏文而無漢字,當年戶部呈送乾隆帝閱覽后認為不合規(guī)制,未被準許發(fā)行。次年,即乾隆五十八年,寶藏局遵照清廷批示,由戶部頒布錢式,在西藏鑄造薄片型“乾隆寶藏”銀幣,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正式鑄造的流通銀幣。 “乾隆寶藏”銀幣(附圖)采用印模手工打制而成,直徑26毫米,重3.6克,厚度約1毫米,錢身較薄故俗稱“薄片”。正面書“乾隆寶藏”漢字,其字面寓意吉祥,極具帝王氣息。背面為唐古忒文字,意思相同。兩面中央都有一方形框紋,具有典型中國錢文布局和穿孔特征。方形框紋似穿孔卻又未打透,獨具匠心的布局設計成為了寶藏幣的一大特色。近廓有雙環(huán)夾珠圈環(huán)繞裝飾,按計重單位不同珠圈數(shù)量亦不相同,垂直水平鑄有年份,順時針計“五十八年”。 乾隆寶藏五十八年銀幣主要可分為一錢五分、一錢、五分,同紀年已發(fā)現(xiàn)還有少量七分五的形制存世,總共應為四種。清朝以錢、兩為單位,故以6枚一錢五分合紋銀一兩,以9枚一錢合紋銀一兩,以12枚七分五合紋銀一兩,以18枚五分合紋銀一兩。藏幣以九進制,一則可以留出一錢作鑄工費。再則也是受特殊地域位置、銀錢貿易傳統(tǒng)習慣的影響。因為之前往來貿易中,商民之間常用的半托拉尼泊爾貿易銀幣,約合也是一錢五分。至乾隆五十九年,清廷僅鑄一錢和五分兩種寶藏幣,使得鑄幣衡制更趨簡化統(tǒng)一,并重歸十進位制。由于寶藏銀幣象征漢滿藏一家,規(guī)制明晰,西藏民眾都樂于使用,所以迅速成為西藏流通最為廣泛的貨幣之一。 自乾隆五十八年正式鑄造,此后乾隆五十九年、六十年、六十一年都按此形制有不同數(shù)量鑄造,其中以一錢寶藏銀幣鑄造最多使用也最廣。相同年份相同幣值中亦可以分出許多明顯版別,僅乾隆五十八年一錢銀幣,就不下十幾種版式,非常值得探討細究。 這里再說說紀年為“六十一年”的乾隆寶藏銀幣,1796年正月初一,乾隆皇帝正式禪讓退居太上皇,嘉慶皇帝繼位,此時國號已是嘉慶元年,那又怎會鑄造乾隆六十一年寶藏幣?泉界眾議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