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金西夏元:遼錢粗獷金精美,西夏寶錢元寶鈔
遼代:
與宋代同時期的有幾個少數(shù)民族,遼代(公元907-1125年)建國比北宋還早,契丹族以游牧和漁獵為主,開始并不用錢,后來也自鑄銅錢,但鑄量不多,其早期銅錢尤為罕見,因此遼錢大多成為珍品。
如神冊通寶,遼代第一種年號錢,據(jù)稱目前僅見兩枚;
天顯通寶,近未見拍賣記錄,華夏古泉網(wǎng)圖庫收錄3枚,一枚中國國家博物館藏,一枚為日本國立歷史民族博物館藏,一枚新加坡陳光揚藏
……
物以稀為貴,遼錢深受大藏家熱捧,尤以民國時期為盛;但遼錢在貨幣史或鑄造技術(shù)、錢幣藝術(shù)上可圈可點之處不多,近年市場價值略有降低,當(dāng)然仍是一品難求。
金代:
金代(公元1115-1234年 )雖也是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但它占據(jù)了中原政治、文化的繁榮地區(qū),錢幣受到徽宗鑄錢的影響,加上工匠的地位較高,金代錢幣幾乎無一不精,許多錢文書法精妙絕倫,使人感受到金代統(tǒng)治者對漢文化的仰慕。
金代鑄錢種類少于遼,但正隆、大定錢的鑄量卻多。
天眷通寶:熙宗天眷年間(公元1138~1140)鑄,有小平、折二兩種,折二早年發(fā)現(xiàn),所知存世2枚,小平近年發(fā)現(xiàn),尚屬僅見,均為大珍,另有天眷元寶和天眷重寶?赡芙梃b了偽齊阜昌元寶、通寶、重寶的三等制。
崇慶元寶篆書于民國年間發(fā)現(xiàn),折五型,鑄工精美,有徽宗錢風(fēng)格,應(yīng)屬試鑄,至今仍為孤品,現(xiàn)藏中國國家博物館。另有崇慶通寶,均為古錢大珍。
崇慶、至寧、貞祐錢,都是著名的珍罕錢。崇慶元寶之篆文可與泰和重寶并驅(qū),至寧元寶的書體與楷書崇寧元寶小平相似,三者均是真品。
正隆元寶為金海陵王完顏亮所鑄,小平錢,質(zhì)地精良,鑄量較大,是金代最常見的錢幣品種。
金世宗大定十八年(公元1178年)始鑄,以小平錢為主,銅、鐵均有,鑄工精美,版式較多。大定通寶四字,造型簡練、形貌大方、字仿“瘦金”,有的背上“申”,有的背上“酉”(酉內(nèi)單橫),有的背下“酉”(酉內(nèi)雙橫)少見。
泰和通寶:金章宗泰和四年(公元1204年)始鑄,楷書,含瘦金體風(fēng)韻,制作精美,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5等,均罕見,另有泰和重寶。 泰和通寶錢文、鑄造均精,為古錢名珍,偶爾見到的折二、折三型多為后鑄,到代者罕見,2010年嘉德秋拍一枚泰和通寶折十,惜有裂,成交價格39.2萬元,2012年瀚海春拍一枚泰和通寶折五,極美品,成交價格44.8萬元。
金章宗泰和四年(公元1204年)始鑄,篆書折十錢,錢文、鑄造均極精,另有泰和通寶。普通泰和重寶折十篆書存世較多見,但因鑄工精美,頗受市場歡迎,目前市場價格在5000元左右,極美品已有了3萬元的成交價格。
西夏:
西夏(公元1038-1227年)是位于西北的黨項族建立的政權(quán),國土面積不大,早期鑄幣風(fēng)格類遼,鑄工較粗,中后期類宋、金,逐漸精美。元代(公元1206-1368年)主要使用鈔(即紙幣),很少用錢,前期鑄量少,鑄工較粗,中后期數(shù)量漸多,且不乏精美品(主要指至正時期)。
元代還有一種禮佛用的供養(yǎng)錢,可能為寺廟所鑄,錢體較小,書體隨意,但也可能參與流通。元末起義軍錢是是頗具特點的一類錢幣,往往書法流暢勁道、鑄工精美,這類錢除作為貨幣流通外還帶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具有宣傳義軍政權(quán)的作用。
[鏈接一] 遼金西夏錢幣中的大名譽品
(1)天眷通寶折二
金熙宗天眷年間鑄,有小平、折二兩種,折二早年發(fā)現(xiàn),所知存世2枚,小平近年發(fā)現(xiàn),尚屬僅見,均為大珍,2013年5月 嘉德春拍 成交價241.5萬元、2007年5月 (楷書)嘉德春拍 134.4萬元
(2)大德通寶
元成宗鐵穆耳大德年間(公元1297~1307年)鑄,有漢文、蒙文兩種,鑄造不精,均稀見。
大德通寶折二 2011-2 華夏古泉網(wǎng) 25.725萬元
大德通寶折三蒙文 2010-11 華夏古泉網(wǎng) 21萬元
大德通寶折三漢文 2012-11 嘉德秋拍 9.43萬元
[鏈接二] 遼金西夏錢幣中的熱門品種
(1)泰和重寶
金章宗泰和四年(公元1204年)始鑄,篆書折十錢,錢文、鑄造均極精,另有泰和通寶。
普通泰和重寶折十篆書存世較多見,但因鑄工精美,頗受市場歡迎,目前市場價格在5000元左右,極美品已有了3萬元的成交價格,另見一種大字大樣者,工藝較粗,風(fēng)格亦不相類,稀見,一般認(rèn)為是早期初鑄品,具體性質(zhì)尚待考證,另有折三型泰和重寶傳世,但可能系后鑄,罕見。
(2)乾祐元寶
西夏仁宗乾祐年間(公元1170~1193)鑄,銅錢少,鐵錢多,錢文有行書、楷書,楷書有長元、短元等版別。
(3)至正通寶
元順帝十年(公元1350年)以后所鑄。元朝統(tǒng)治到了末期已病入膏肓,無藥可治。這時順帝的圖治之志早已消失殆盡,整日深居宮中,與嬪妃嬉戲淫樂,不理朝政;為籠絡(luò)人心,又時常對宗室貴族、官僚寵臣、寺院廟宇濫行賞賜;由于揮霍無度,加上各地災(zāi)荒頻起,致使國庫空虛,財力艱維。順帝遂命罷相有年的中書右丞相脫脫復(fù)出,為解決日趨加深的財政危機,采納左司都事武琪和吏部尚書契哲篤更改鈔法之建議,于至正十年(1350年)十一月,成立諸路寶泉都提舉司,發(fā)行“至正交鈔”,規(guī)定新鈔每貫合銅錢千文或“至元通行寶鈔”兩貫。同時又開鑄“至正通寶”銅錢,以實鈔法。由于“每日印造,不可數(shù)計”,引起惡性通貨膨脹,民間視交鈔如同廢紙,物價暴漲十倍,出現(xiàn)“米價貴如珠”的局面。
至正通寶種類繁多,背寅系列市場價格在1萬元左右,背卯、辰、巳系列市場價格在1500~4000元之間,背午系列市場價格在6000元左右,折二背二、折三背三市場價格在500元左右,折五背五系列稀見,價格在3萬元左右,折十背蒙文十市場價格在1000元左右,折十背戌十在2000元左右,背亥十在1萬元左右,背十·壹兩重價格在3萬元左右。
泰和重寶:中國三大美泉之一,錢文玉箸篆極顯功力,傳為名家黨懷英所書,鑄造亦極精,幾同機制,雖有一定存世,泉家往往爭購之;
乾祐元寶:西夏漢文錢,鑄造受宋影響,是西夏錢中鑄工最好的品種之一,存世較少;
至正通寶折三背午:至正錢種類較多,一改元錢粗陋不堪的特征,均較精整,存量適中,精美者直可追宋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