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許多錢幣資料和文史文獻(xiàn)都說蘇軾在宋神宗時書寫了“元豐通寶”錢文,還說人們稱之為“東坡元豐”(見圖1)。而上海錢幣學(xué)家葉世昌認(rèn)為,相傳“元祐通寶”行書錢文才是蘇軾書寫的墨跡,筆者也認(rèn)同后一種觀點(diǎn)。
圖2
宋哲宗在元祐年間(1086-1093年)鑄元祐通寶錢。錢文有篆、行二體,旋讀,小平徑25毫米,重4.2克,折二徑29毫米,重7.3克(見圖2)。清代著名收藏家和著錄大家張端木《錢錄》中考“元豐”錢沒有蘇軾書錢文之說。而馬端臨云:“元祐最工,相傳司馬溫公、蘇文忠公諸賢所書。”翁樹培云:“(培)見近人錢譜云:‘元祐通寶’,或云司馬溫公、蘇文忠公書!爆F(xiàn)經(jīng)有關(guān)專家鑒定,此(元祐通寶)行書錢文與蘇軾存世的墨跡筆法書意十分吻合,儼然東坡面目。
從北宋時期的史實(shí)分析,蘇軾書寫“元祐”錢文與史實(shí)比較吻合,而其書寫“元豐”錢文有悖于當(dāng)時史實(shí)。才華橫溢的蘇軾才命相仿,遭遇極為坎坷,他20歲時與弟弟蘇轍同榜考中進(jìn)士,一代文宗歐陽修看罷他的文章,表示要讓他“出一頭地”,年輕有為的兄弟倆曾被皇帝和皇后看作是宰相之才。但在元豐年間(1078-1085年)被攪于司馬光、韓琦與王安石的新舊黨爭的激烈傾軋中不能自拔,元豐二年蘇軾因以詩訕謗朝政,被御史劾奏下獄,出獄后被貶湖北黃州,降職團(tuán)練副使。蘇軾在這種背景下,按照社會常理看,他是不可能書寫“元豐通寶”的。到元豐八年三月,朝廷啟用司馬光為相,不久蘇軾、蘇轍兄弟被召回朝廷,都做了朝廷顯要,歷任翰林學(xué)士、翰林侍讀學(xué)士、禮部尚書等職。同時,被遠(yuǎn)謫南荒的王定國也返回了汴京,秦觀、張耒、晁補(bǔ)之也入京參加修撰《實(shí)錄》,一時朝中詩人濟(jì)濟(jì),舊友新朋會聚一堂,從元豐八年冬到元祐八年秋九月,一共將近九年,是蘇軾生平最快意時期,他在任職余暇,經(jīng)常同友人交流學(xué)問,切磋詩文,品評書畫,游覽名勝。在這種社會背景下,蘇軾才有資格為朝廷書寫“元祐通寶”錢文。
蘇軾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才型文化巨人。蘇軾的書法與其文章一樣,除去了當(dāng)時文壇上的“綺羅香澤之態(tài)”,蒼勁豪放,態(tài)濃意淡,體勢秀偉,骨勁肉豐”。蘇軾也自稱“詩不求工字求奇,天真爛漫是吾師”。
東坡潑墨的“元祐通寶”冰肌玉骨(蘇軾《洞仙歌》詞句),錢文闊大氣象和磅礴氣勢。錢文“元”字點(diǎn)筆有如“卷起千堆雪”(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詞句),其左撇的飄逸之悠和右折鉤的縛肋之筆,不正是蘇軾豪放詞《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