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陵3000余文物進新家 萬歷龍袍6人搬了1天

新京報 15-11-20 10:25:35 中國集幣在線 發(fā)表評論

十三陵新建的地下文物庫房“機關(guān)重重”,進入絲織品房間前,風孔狀的設備將對人進行除塵。

保存于新建地下庫房內(nèi)的明朝萬歷皇帝龍袍,龍袍折痕處已經(jīng)發(fā)黑且破碎。

在定陵出土文物展廳內(nèi)展出的明朝萬歷皇帝皇冠,游客可以一睹定陵出土文物真容。

  新京報訊 歷時八個月,明十三陵3000件文物全部搬入“新家”,這也是時隔59年之后,定陵地宮出土的文物再次回歸地下。
  據(jù)了解,明十三陵老文物庫房建于上世紀六十年代,至今已有50多年,以前的老庫房從保管條件到安保設施,已經(jīng)不太適應現(xiàn)代文物管理的需要,因此建設新文物庫房。
  新庫房于2005年啟動,2009年正式動工,2012年建設完工。總建筑面積2435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積585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1850平方米,文物存放面積770平方米。
  據(jù)明十三陵特區(qū)辦相關(guān)負責人介紹,明十三陵文物“搬家”工作于2015年3月27日啟動,11月10日基本完成。歷時近八個月,共搬運藏品5000余件,進入地下新庫房的主要是定陵出土的3000余件文物。
  此外,還有之前散落在各處的石碑、石刻、木質(zhì)及琉璃等建筑構(gòu)件約2000余件,現(xiàn)在也已經(jīng)移至思陵院內(nèi)集中保管。
  雖然文物已全部搬進新居,但這只是搬家工作告一段落,之后工作人員還需要將每一件文物進行排架,合理擺放,進行文物位置卡片的制作、藏品檔案信息的填寫及相關(guān)文物資料的完善等工作。
  釋疑
  搬運為何耗時近八月?
  據(jù)了解,文物“搬家”工作從今年3月27日開始,到11月10日才基本完成,歷時近八個月。
  八個月大約240天,搬運5000件文物,為何用時這么久?效率是不是有點低?十三陵特區(qū)辦相關(guān)負責人表示,這是定陵文物的第一次搬家,程序上比較繁復。
  “每一件文物從老庫房到新庫房,從文物清點、拍照、包裝、裝箱、運輸、拆箱、分類到完成上架,至少都要經(jīng)過六個環(huán)節(jié),光照片就拍了上萬張”,該負責人稱。
  一位負責全程跟運的工作人員還表示,除去固定的節(jié)假日以外,雨雪等較為極端的天氣也不能搬運,此外搬運時需要安保、文物管理、搬家公司、專家等多個部門的人員在場,這都延長了搬運時間。
  揭秘
  要進文物庫房人先除塵

  昨天,記者跟隨明十三陵工作人員到新建的文物庫房探訪。進入庫房之后是地下兩層結(jié)構(gòu),每層高約6米,里面彌漫樟木之氣。新庫房的安保更加嚴格,配有先進的安防、消防設施,從入口到存放文物的房間,需要經(jīng)過至少三道大型防盜門。不僅如此,如果想進入,需安保人員和文物管理人員同時在場。
  一進入庫房后,明顯可以感覺到里外溫差很大。“一層、二層與地表的溫度都不相同”,工作人員介紹,庫房中配有先進的空調(diào)設備,保證里面是恒溫恒濕狀態(tài),以前老庫房年代較久,設備不夠先進,基本是冬冷夏熱,不利于文物保護。
  “尤其是絲織物,對環(huán)境要求最高,濕度要在55%,溫度要在20℃左右才行,溫度太低會讓絲織品變得更脆”,該工作人員介紹。
  同時,藏品存放空間也增大,原有庫房面積不足200平方米,新建庫房面積翻了近4倍,有足夠空間對館藏文物進行合理存放。
  在進入絲織品房之前,要經(jīng)過兩個與墻面同高的金屬柜子,鋼面上分別有八個類似風孔形狀的洞。工作人員介紹,這是除塵設備,平時進入前會開啟,去除進入者身上的灰塵,防止帶入藏室中,造成文物損壞。
  走進存放絲織品的房間,迎面擺放一整面墻的抽屜柜,一共3列,每列10個,每個抽屜長約3米,高約25厘米。工作人員拉開其中一個,里面擺放著萬歷皇帝穿過的龍袍。記者發(fā)現(xiàn)龍袍折痕處已經(jīng)發(fā)黑且破碎,碳化明顯,龍袍下面是樟木制作的屜板,“庫里彌漫的就是這個樟木的味道”,工作人員表示,這里的環(huán)境更舒適,利于文物長久存放。
  萬歷龍袍6人搬了一天
  搬運文物時最困難的是搬運大件絲織衣物,“為了搬運絲織衣物,特別定制了搬運的屜板”,據(jù)負責搬運的工作人員介紹,由于電梯空間小,搬運只能走樓梯,可是裝龍袍及被褥的抽屜大,不能直接進入,因此依照樓道尺寸專門設計制作了搬運工具。
  不止如此,運進來之后,衣物上架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由于原來皇帝的龍袍或皇后的女衣都是折疊著放在架子上或抽屜里的,到新庫房后,柜架寬大,要將龍袍或女衣展開擺放,這一工程難度就很大。工作人員稱,“首先要區(qū)分出龍袍前后、大小襟、下擺及袖口等,然后按照各個部位仔細放置。放龍袍抽屜尺寸很大,經(jīng)常需要爬高,有時還要跪著完成擺放”。
  “光搬運這件龍袍,6個人就用了一天的時間。”這位工作人員稱。
  據(jù)了解,為了讓文物順利“搬家”和安全存放,相關(guān)單位光存放文物的囊匣就制作了5000個左右,這些匣子能保證文物從30米處摔下而不受影響,而之前老庫房里文物存放并沒有囊匣的保護。
  鎮(zhèn)館“金冠”還能抓緊看
  記者在新建文物庫的器物房里,還看到了萬歷皇后用的“喜慶萬年”金簪,金簪上鑲嵌玉石及各色寶石,非常精美,保存完好。
  像這樣精美的文物要想再次觀賞可能會比較難了,據(jù)工作人員介紹,搬運到新庫的文物約有3000件,但新庫不對外開放,將來可能會有輪流的展出或展覽,但時間不定,要看相關(guān)的安排。
  不過,目前存放在定陵景區(qū)中的“鎮(zhèn)館之寶”金絲翼善冠仍在展出中,它出自定陵萬歷帝頭側(cè)圓盒內(nèi)。冠重826克,高24厘米,全系金制,因此也稱“金冠”。
  這件國寶會不會也搬入新建的文物庫?明十三陵特區(qū)辦的相關(guān)負責人表示,未來有可能入庫,要看具體情況和總體安排,如果市民沒看過,可以抓緊時間到定陵出土文物精品館內(nèi)觀賞。
  據(jù)之前報道,1956年至1958年,中國考古工作者對明神宗朱翊鈞,即萬歷皇帝的定陵地下宮殿進行了考古發(fā)掘,共出土地下文物3253件,可按質(zhì)地劃分為金器、銀器、玉器、瓷器、銅器、錫器和絲織物等。據(jù)相關(guān)負責人介紹,目前展出的約有400余件。
  文物搬家“六道手續(xù)”
  1.清點 將每一件文物與大賬、分類賬相對照,并清點文物上的裝飾物及寶石、珍珠數(shù)量,同時填寫《文物交接清單》
  2.拍照 對每一件文物進行拍照,尤其是重點部位,留存資料
  3.包裝 將每一件文物裝入特制的囊匣中,再裝入運輸箱中
  4.運輸 放入運輸車,送至新文物庫房內(nèi)
  5.拆箱 到新庫房后,對每件文物進行再次拍照,查看文物在搬家過程中是否有損毀
  6.上架 確認文物無損后,按照文物的種類或質(zhì)地,將每一件文物分類、分庫,科學排架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沙璐
  本版攝影/新京報記者 吳江

  來源:新京報

更多郵幣卡資訊、行情!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guān)注中國集幣在線官方微信(jibizaixian)。
中國集幣在線

延伸閱讀

分享到:

交易頻道

關(guān)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廣告服務 | 委托買賣 | 意見建議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導航
Copyright © 2000 - 2011 JiB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集幣在線  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