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有一種跟古代銅錢形制相似的花錢,嚴格地說,這種古代花錢不是錢,因為它在當時是不能進行流通的。用現在的話講,它是古代的“紀念幣”。
中國古代將各種非流通錢幣,列入“厭勝錢類”。其實,許多用做饋贈、賞玩、祝壽等等錢幣,不屬于迷信的厭勝錢類。趙汝珍先生在《古玩指南》一書中,把古代不能參與流通的錢統稱為花錢。古代花錢在我國秦漢時期就開始流行,明清時期花錢極為盛行。尤其是在清朝乾隆年間,康乾盛世,那個時候花錢成風。比如進京趕考的,喜歡帶著“連中三元”,“官居一品”;做買賣喜歡帶著“一本萬利”,還有“滿載而歸”,因為做買賣那時候使用船支,在大運河來來往往,貨船的桅桿上都要掛一個錢;又如乾隆年間,人們不僅身上帶著花錢,甚至于連抽煙的煙荷包墜兒,上面也是錢;老頭拄拐棍,拐棍上掛著錢,甚至大街上的剃頭匠,剃頭刀把,都掛著錢。花錢跟中國的民俗民風緊密相連,內容相當深,文化積淀也厚。所以也有人叫它民俗花錢。
中國古人有帶玉的風俗,但是普通老百姓帶不起玉,只能佩帶銅錢。古代花錢既經濟又實用,如符印錢、四神錢、避毒錢、厭勝錢等等。在漢、唐時期,古代花錢在民間也極為流行,尤其是中國的生肖錢。在民間,凡是生日,本命年,人們都在腰里邊帶一枚生肖錢。
中國古代花錢中的結婚用錢,是民間老百姓廣為使用了兩千多年的一種風俗,如撒帳錢、麒麟送子錢、壓箱底錢等等,都是結婚時用的喜慶錢。
中國古代花錢品類繁多,散落在民間的花錢地域廣泛,市場上幾十元錢就能買到品相很好的花錢。如果收集成系列,也是一個投資與把玩的好藏品。
中國唐宋時期的民間花錢,大部分為青銅鑄造;到了明清時期,花錢則普遍使用黃銅鑄造。很多花錢都是四煉精銅,圖案精美,寓意吉祥。因此,古代花錢是中國傳統民俗文化中的精髓。
經過三十多年的悉心收藏,古代花錢現已成為景浩先生研究民俗文化的主要課題。他要把古代花錢的使用范疇和歷史背景搞清楚,在花錢的研究方面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