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臺流行的掛燈錢 |
發(fā)布日期:08-03-26 08:50: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來源:收藏快報 福建陳阿泉 農(nóng)歷正月十五日,稱為元宵節(jié),是我國傳統(tǒng)民間節(jié)日;在閩臺地區(qū),叫做“上元節(jié)”。這天,除了要煮嫩餅菜供奉祖先神靈外,還有幾件活動。 在一年內(nèi)出嫁的女兒,她的娘家要在“上元節(jié)”的前幾天買繡花燈、蓮花燈一對,差遣男孩子送到子婿的家中,作為祈祝早日“出丁”(生孩子)。 游鼓仔燈(賽花燈)。傳說十五這天,天上的“天官賜福神”要下凡游街,到人間,不喜歡跟成年人玩,專愛和孩子一起逗耍。孩子在這天進行“游鼓仔燈”,會得到天官賜福神的“恩賜”,長大聰明好學(xué)。于是家家戶戶的孩子在“上元”近期,便相競糊燈、買燈,并有以錢幣掛在花燈上作為佩飾的習(xí)俗。這種錢與普通行用的錢幣不一樣,一般繡球燈、蓮花燈掛的燈錢,一面鑄“和合二仙”,另一面刊寫“早生貴子、連中三元”吉語(圖1),而最普遍的鼓仔燈、關(guān)刀燈、西瓜燈、鯉魚燈等等,掛的燈錢,清代流行一面鑄“萬年青”(諧清),另一面刊寫“天子萬年”四字(圖2),到民國掛的燈錢又換為一面鑄“中華民國”,另一面刊寫“富貴長流”(圖3)。 閩臺元宵花燈,制作都很精巧細致,各具匠心,糊裱華麗,再配上這一枚枚精致美觀的掛燈錢,更加活靈活現(xiàn),惟妙惟肖,平添了幾分節(jié)日喜慶色彩 |
上一篇:銅幣上的走向共和(泉海) |
下一篇:閩臺緣 一幣牽(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