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錢幣知識 > 新手入門 > 正文
 
古錢名詞解釋
發(fā)布日期:2005-9-27 17:36: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原與“鎛”同為古代農(nóng)具,跟“劃”相通,呈鏟狀。春秋戰(zhàn)國間物物相易時,金屬農(nóng)具“錢”即被當(dāng)作重要財產(chǎn)作為交換流通物;繼而便出現(xiàn)具有貨幣功能的原始大鏟錢,后又稱“布” ( 即“鎛 ”之通假;古時錢鎛混稱猶今之鍬鏟混用。 ) 戰(zhàn)國末至秦,各式貨幣雖統(tǒng)一為“內(nèi)方外圓”狀態(tài),但“錢”的名稱卻一直被保留下來,至今仍為通用貨幣之統(tǒng)稱。

古音與“錢”通。因貨幣如泉水一樣流通一息,遂有人又將“錢”稱“泉”。王莽篡奪劉漢天下后,因“錢”、“銖”等字之“金”旁與繁體“劉”字結(jié)構(gòu)“卯金刀”之“金”犯其忌諱,故正式以“泉”代“錢”,更鑄“貨泉”、“布泉”以及“小泉直一”至“大泉五十”等六泉。此后三國孫吳之“大泉五百”、“大泉當(dāng)千”,唐及五代之“乾封泉寶”、“永通泉貨”等,“泉”作“錢”即被廣泛使用并留傳下來。后世文人更因“泉”較“錢”字風(fēng)雅淡泊。故尤喜稱“錢”為“泉”。

錢的正面之簡稱。即鑄有稱量、年號或國號文字以標(biāo)志錢名的一面。如“半面”、“開元通寶”、“順治通寶”等錢面。

錢的背面之簡稱,又叫“幕”。錢背變化較多:光平無文的叫“光背”或“素背”,如秦漢的“半兩”、“五銖”即多光背。唐宋以下的錢背大多有星月紋或記址、記年、記值等文字。如開元通寶背“⌒”者稱月紋,背“荊”字者示荊州鑄造;南宋嘉定通寶背文“同仁”系記同安監(jiān)嘉定二年造;明代天啟通寶大錢背文“十·一兩”表示值當(dāng)十、重一兩;清雍正通寶背滿文“”則表明寶蘇局鑄制。元代“至元通寶”大錢背文更有蒙古、西夏、察合臺三種文字組成,就尤為奇異了。

又稱錢身地張。指錢體除去邊廓和文字所剩下的空余部分。此部分厚實的叫“厚肉”,輕薄者謂“薄肉”。

外廓

錢外緣的隆起部分,亦稱“邊廓”、“外輪”,可簡稱為“邊”、“廓”、“緣”等。邊緣有兩圈隆起者則謂“重輪”,如“重輪乾元重寶”。

闊緣

錢的外廓較一般線寬闊者稱“闊緣”。如北宋“祥符元寶”、“元祜通寶”即有闊緣錢。而咸平元寶闊緣錢卻是后人偽鑄的贗品。

窄緣

錢的外廓較一般錢狹窄者謂“窄緣”。如北宋之“大觀通寶”即多為窄緣錢。

穿

即錢中之孔眼。因作繩線穿系之用遂稱“穿”。古時又稱“好”。習(xí)慣簡稱“孔”、“眼”。先秦各類環(huán)錢多為圓穿,秦“半兩”后即全部統(tǒng)一為方穿。歷代厭勝錢中尚可見圓穿者。“穿”之上下左右部位則分別稱為“穿上”“穿下”、“穿左”、“穿右”等。

孔方兄

秦后各錢均為方孔,古時有人遂戲稱銅錢為“孔方兄”。典出西晉魯褒所著之《錢神論》,其中有“親愛如兄,字曰孔方”句。

廣穿

古錢穿孔比一般錢大的叫“廣穿”。除形制決定者如“五銖”多為廣穿,一般錢中出現(xiàn)“廣穿”則可能為母錢或異品,較為珍稀。

花穿

古錢澆鑄中穿孔錯位不成正方形者稱“花穿”。其中呈六角形的叫“龜甲穿”,呈八角形者謂之“菱花穿”。日本“箱館通寶”呈菱花穿者非因錯范而因工藝設(shè)置所致。

內(nèi)廓

穿孔四周隆起的線條稱“內(nèi)廓”,亦叫“穿廓”、“好廓”。內(nèi)廓出現(xiàn)雙棱者舊稱“重好”,即“重穿”意。

四決紋

舊譜書作“四決文”,“文”、“紋”通假。指內(nèi)廓四角沿對角線方向向外輻射出斜紋,使穿廓呈“ ”狀有決裂之勢,謂之“四決”;射出之斜紋便稱“決紋”。

四出紋

舊書“四出文”。四決紋由內(nèi)廓一直延伸至外廓成“ ”狀者叫“四出”,其斜線便是“四出紋”。古幣中出現(xiàn)“四出”、“四決”紋者以五銖錢為多。

星號

舊稱“星文 ( 紋 ) ”。錢背或錢面出現(xiàn)圓形突起如星狀者 ( · ) 曰“星號”。其位置無定,可列穿孔上下左右各方, 以“穿上星”為多。常見為一粒,變有少數(shù)“雙星”者,若上下對稱可稱“雙柱”,如“雙柱五銖”。漢五銖錢面穿孔上下時見半粒星號,謂之“穿上半星”、“穿下半星”。特大“星號”亦可稱“日紋”,如上海小刀會鑄“太平通寶”之背可見“上日下月”以象征大“明”。

月紋

舊書“月文”,俗稱“指甲紋”。指錢背鑄有月芽形紋路者。按月芽彎勢方向又分?jǐn)?shù)種:月紋上彎成“ ”狀者謂“仰月”;下彎成“⌒”狀者謂“俯月”;在穿旁側(cè)立如“)”者稱“斜月”。一般一錢一月,亦有“雙月”,唐開元通寶穿孔上下左右更有“四月”者,變化不一。

云紋

錢背可見云形紋路者曰“云紋”,舊書“云文”。云紋較為優(yōu)美如“ ”狀稱“祥云”,形態(tài)似飛鳥如“ ”曰“瑞雀”。云紋在唐乾元重寶錢背上多見。

水波紋

錢背出現(xiàn)水波狀紋路者曰“水波紋”。如日本寬永通寶、文久永寶錢背,即多見各式典型水波紋。

錢文

亦稱“面文”,泛指錢面所鑄文字。如“半兩”、“五銖”“開元通寶”、“太平通寶”、“咸豐元寶”等,均為“錢文”或“面文”。

背文

錢背的文字、包括符號、圖紋及標(biāo)記等統(tǒng)稱“背文”。如記地“漸”、記值“當(dāng)十”、記年“六”、吉語“天下太平”等;單見圖紋、符號亦可用“背紋”稱之。

重文

因澆鑄時錢范錯位或移動,致使錢文出現(xiàn)錯移、交叉,使二字現(xiàn)出四字、四字變成六字、八字等均叫“重文”,亦稱“復(fù)文”、“重筑”。如“五銖”平行迭現(xiàn)雙“五”雙“銖”,或交叉出現(xiàn)兩個“五銖”等,均謂“重文”。

傳形

指錢文左右二字傳動易位。如“半兩”鑄成“兩半”,“大泉五十”鑄為“大泉十五”等;亦叫“反文”。另有位置未變但錢文反書者,亦稱“傳形”或“反字”。

直讀

面文四字按“上、下、右、左”順序釋讀叫“直讀”。如“乾隆通寶”直讀,即為先上下、后左右;倘非“直讀”即可能誤讀成“乾通隆寶”。一般“通寶”錢多為直讀。舊譜稱“對讀”欠準(zhǔn),因上下可“對讀”、左右亦可“對讀”,不如“直讀”之直觀明快。

旋讀

面文四字接“上、右、下、左”序讀猶如時針之旋轉(zhuǎn)曰“旋讀”。如宋“祥符元寶”必旋讀,如直讀便成“祥元符寶”而使人詫異。一般“元寶”錢多旋讀,可能取“元”與“圓”相通意。

順讀

亦稱“橫讀”。指“半兩”、“五銖”等二字橫書錢自右向左讀。按傳統(tǒng)書法歷來以自右向左為順勢,故謂“順讀”。

環(huán)讀

先秦環(huán)錢如“共屯赤金”、“重一兩十二珠”等,其面文依穿孔圓勢作環(huán)形書寫,首尾相接,故其文必按環(huán)形布局一一讀出,是謂“環(huán)讀”。遼代冥錢“清寧二年”亦作“環(huán)讀”。

大篆

春秋戰(zhàn)國間主要為秦國使用的一種文體,包含甲骨文、金文、籀 ( 音宙 ) 文以及六國行用的類似文字。大篆結(jié)構(gòu)繁雜,筆畫重疊,變化無定,故較難辨識。秦以前所有刀、布、環(huán)錢及蟻鼻錢之面文,多屬大篆字體。如六字刀、三孔布之文字。

小篆

秦統(tǒng)一中國后據(jù)丞相李斯 ( 書法家 ) 意見整頓文字,對大篆書體進行簡化,并使文字形體統(tǒng)一,筆畫勻整;是謂“小篆”,亦稱“秦篆”。秦漢、六朝以至于隋,“半兩”及“五銖錢系”的各種錢文多系小篆書體。

懸針篆

小篆的一種變體。特征為豎筆下端出現(xiàn)鋒芒,仿佛懸掛著的針尖,故名“懸針篆”。如新莽的貨泉、布泉以及貨布等錢文,均屬懸針篆。

玉筋篆

小篆的一種。凡筆畫纖柔勻稱、結(jié)構(gòu)工整、字形特別優(yōu)美典雅者,即可稱“玉 篆”。如六朝北周布泉、五行大布以及金代泰和重寶之文體,即為玉 篆。 九疊篆 篆書之一種。多見于印章刻寫。筆畫折疊堆砌,均勻?qū)ΨQ;折疊多少依筆畫繁簡而定,稱“九疊”乃指其多。九疊篆盛行于宋、元,故北宋“皇宋通寶”可見九疊篆錢文,宋元寶鈔上亦常見之。

隸書

由小篆進一步簡化而變得更便書寫的字體,其筆勢由圓轉(zhuǎn)變方折、改象形為筆畫。初為官府衙門文書──隸進行記錄的文字,遂稱之“隸書”。雖出現(xiàn)于漢魏,但廣泛用于錢文卻從唐“開元通寶”始。此后五代十國而至北宋,錢文多半為隸書。 八分書隸書之別稱。魏晉時已出現(xiàn)楷書,為有別于篆體,人們沿襲先例仍稱之為“隸書”;為與漢代有波折的隸書相區(qū)別,遂將漢隸稱“八分書”!鞍朔帧闭,言其“字方八分”,又似“八字分散”其筆勢如八字“左右分布相背然也”。故舊譜釋開元、乾元等錢文“字八分”,即為隸書意。

真書

又稱“楷書”。指簡省隸書波折、筆畫平直、字形方正的現(xiàn)行書體。自南宋寧宗慶元間鑄“慶元通寶”純用真書后,元、明、清各代錢文均以真書為主。如元“至大通寶”、明“洪武通寶”、清“順治通寶”等,均為真書面文。偶爾出現(xiàn)的其它文體僅為特例,如蒙文“大元通寶”、老滿文“天命汗錢”及篆書“永歷通寶”、“昭武通寶”等。

瘦金體

宋徽宗趙佶獨創(chuàng)的一種書體,自稱“瘦金書”。以楷書為本,筆畫俊逸挺撥,揮灑自如,不拘一格,剛健有力,故有“鐵劃銀鉤”之稱,或謂“鐵線書”。徽宗親書之“大觀通寶”、“崇寧通寶”均為瘦金體錢文之杰出代表。金“大定通寶”等亦仿瘦金體風(fēng)格。

三體書

同一錢文以三種書體題寫后淺鑄的三種錢,形制特征與對錢類似。如宋太宗手書之“淳化元寶”、“至道元寶”,均有真、行、草三種書體面文,俗稱“三體書”錢。

御書錢

錢文由皇帝親筆題寫的錢稱“御書錢”。如宋太宗趙光義所書“淳化元寶”,宋徽宗瘦金體“大觀通寶”等,均為“御書錢”所書文字又俗稱“御筆”。

左挑

一般指隸書錢文中“元”字第二筆的起勢,若起筆向上挑起成“ ”狀的為“左挑”。如起筆不挑而收筆挑起如“ ”狀者為“右挑”。如“開元通寶”之“元”即有左挑、右挑之別;亦有“雙挑”或不挑的,均屬稀品。

縮水

錢文中有三點水旁 () 的字,其三點靠得很近,仿佛收縮起來似的,俗稱“縮水”。如“淳化元寶”中即有“淳”字三點水縮得很緊的錢,通稱“縮水淳化”。

點建

錢文中建字旁“”上出現(xiàn)一點,形態(tài)近似走之如“ ”字,即稱“點建”。南宋“建炎通寶”中即有“點建”錢。多系制作中偶爾錯寫或漏銅所至,故甚希罕。

隱起文

錢文因澆鑄不勻致筆畫高低不平,低處“隱”沒,高處突“起”,遂稱“隱起文”。如“嗣統(tǒng)通寶”中即有典型隱起文者。

聚頭

錢文四字頭部均朝向穿孔,此現(xiàn)象俗稱“聚頭”,以厭勝錢文多見。如八卦錢等。

并腳

錢文四字底部均朝向穿孔,此現(xiàn)象俗稱“并腳”。如越南“明命通寶”之“美號錢”中即有“親老長幼”等背文均為并腳。

倒書

錢文中有一二字倒寫,或面文正書、背文倒寫者,均稱“倒書”。此例在背文或合背錢中較多見。如“天朝通寶”背文倒“永”“光緒通寶”合背鑄倒書等。

接廓

錢文筆畫與穿廓相連以致重合者,曰“接廓”。如“北魏“永字五銖”“永”字下部一撇一捺、“安”字頭上寶蓋均與穿廓相連重合而為一;北齊“常平五銖”“平”字上橫即與穿廓重合,此類現(xiàn)象均屬“接廓”或“借廓”。

離廓

錢文不與穿廓相連,而且離得較遠者,曰“離廓”。如元代“元統(tǒng)元寶”小錢即為典型之“離廓”。

寄廓

或曰“擠廓”,指面文與穿廓擠靠得很緊者。如劉蜀“直百五銖”,元蒙文“大德通寶”、漢文“天歷元寶”等均屬寄廓錢。

年號錢

面文鑄帝王年號的錢。東晉十六國成漢李壽漢興年間所鑄“漢興”錢為我國最早之年號錢。其后如唐“乾封泉寶”、宋“宣和通寶”、明“永樂通寶”直至清末“宣統(tǒng)通寶”等,均系“年號錢”

國號錢

面文鑄有國號的錢。自戰(zhàn)國時期“東周”布、“齊法化”刀直至五代十國的“大齊通寶”、“唐國通寶”,以及此后南宋的“大宋元寶”、蒙文“大元通寶”、南明的“大明通寶”等,均為“國號錢”。國號年號錢

集國號、年號于一體的錢。如東晉十六國夏赫連勃勃真興年間所鑄“大夏真興”錢,其后遼天祚帝天慶年間鑄“大遼天慶”,及至清咸豐年間寶福局所鑄“大清咸豐通寶”,均為國號年號并鑄錢。

[align=right][color=#000066][此貼子已經(jīng)被作者于2005-9-27 18:47:34編輯過][/color][/align]
    匿名發(fā)表·
評論內(nèi)容:
(最多300個字符)
  查看評論

 上一篇:教你一招――學(xué)會識別假硬幣 下一篇:幣與章的區(qū)別

相關(guān)新聞

 

焦點圖片

熊貓金幣投資性強 不少熊貓鉑金幣現(xiàn)價低

最新資訊

·9月26日成交總匯
·9月26日熱門品種點評
·9月26日集幣視點(本站專稿) 
·布什孰促國會: 救市刻不容緩
·一枚喀什宣統(tǒng)伍銭
·今年郵市價格平均跌三成
·理財習(xí)慣比理財標(biāo)的更重要 
·“十一”黃金周 閑錢“賺”起來
·神舟七號飛船發(fā)射成功(組圖)
·最受群眾喜愛的2007年中國貴金屬紀(jì)念幣

經(jīng)典美圖

難得一見的 探秘人間天 4300年的英
秀美迷人靚 極致美女林 美女自拍寫
過癮!你能 孫菲菲最新 閉月羞花

關(guān)于我們 | 免責(zé)聲明 | 廣告服務(wù) | 委托買賣 | 意見建議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導(dǎo)航
Copyright©2008 JiBI.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集幣在線 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