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民俗錢幣上的科舉文化(下) |
“獨占鰲頭”花錢(圖七)
此錢圓形方孔,黃銅質地,直徑48.5毫米,厚度2.3毫米,包漿自然溫潤,屬清代官鑄厭勝錢。“獨占鰲頭”成語典出元代無名氏《陳州糶米》楔子:“殿前曾獻升平策,獨占鰲頭第一名。”鰲頭原指宮殿門前臺階上的鰲魚浮雕,科舉時代進士發(fā)榜時狀元站此迎榜,因此科舉時代指點狀元。后比喻占首位或名列第一。
“獨占鰲頭”的故事與東海之濱羲和部落命名的魁星有關。傳說居住于東海之濱天臺山的羲和部落具有非常豐富的天文知識,他們最早識別北斗七星并把離斗柄最遠的一顆命名為魁星。其后伯益為羲和部落首領時,曾在今山東日照天臺山鰲頭石夢遇魁星,受其點化而著《山海經(jīng)圖》。后人遂尊魁星為文運、功名、祿位之神,并在天臺山鰲頭石后修建魁仙閣(遺址尚存)。據(jù)此典故,“魁星點斗,獨占鰲頭”,就成為了科舉中試、狀元及第的象征。傳世有“魁星點斗、獨占鰲頭”圖案大花錢(圖八),其上有魁星足踏巨鰲、一手執(zhí)筆、一手捧斗等圖案及“文星高照”字樣。古人傳說中魁星的形象是赤發(fā)藍面,一手執(zhí)朱筆,一手捧墨斗,一腳翹足,一腳立于鰲頭之上,可謂其貌不揚,但古人認為它是主宰文運興衰的神靈,主掌著應考者的命運,自然令讀書人敬畏、膜拜不已。“魁星點斗、獨占鰲頭”大花錢的流行,表現(xiàn)了讀書人對功名利祿的追求,也反映了當時社會濃厚的科考功名意識。 “五子登科”大花錢(圖九) 此錢圓形方孔,黃銅質地,直徑51.5毫米,厚度2.5毫米!拔遄拥强啤钡涑鑫宕笾軙r期竇燕山教子有方的故事!度纸(jīng)》云:“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端问•竇儀傳》記載:五代竇禹鈞(因居燕山府(今北京一帶),故又稱竇燕山)的五個兒子儀、儼、侃、偁、僖相繼登科及第。當朝太師馮道與禹鈞有舊,嘗贈詩,有“燕山竇十郎,教子有義方。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之句。 后人演繹為“五子登科”,借以期翼家族中子弟都能如竇氏五子一樣連袂中舉、建立功名、光宗耀祖。古代也常以五只小雞或五個小孩嬉戲圖案(圖十)寓意“五子登科”,也寓意連生貴子,所生五子皆能貴富,錢面方穿上有一小兒獨折桂,喻慶賀首先折桂之意,如竇儀一樣為兄弟們做表率。五子登科典故雖有千年之久,但一般認為“五子登科”吉語到了明代才開始出現(xiàn)在各種古籍與藝術品上。所以專家們認為凡有“五子登科”吉語或圖案的花錢其年代上限一般不會超過明代。 鯉魚躍龍門花錢(圖十一) 此錢圓形方孔狀,黃銅質地,直徑48.1毫米,厚度2.3毫米。其上有一只大鯉魚在黃河龍門口躍躍欲試的圖案。龍門位于黃河從壺口咆哮而下的晉陜大峽谷的最窄處,今稱禹門口。在我國民間傳說中,河鯉若能躍過龍門,就會變化成“龍”,脫身魚界,上天入淵,來去自如。因此在科舉時代,人們常用鯉魚躍龍門來比喻科舉中第,未取得功名前就如同一條鯉魚一樣渺小而不為社會所重,考取功名后如同蛟龍一樣飛黃騰達,寄寓了人們美好的祝福與愿望。 民俗錢幣上可謂鑄滿了科舉時代讀書士子的悲喜哀樂,寫盡了世事人間的習俗百態(tài),為我們繪就了一幅引人入勝的科舉文化民俗畫卷,向我們透露著超越時空的豐富信息,值得我們收藏玩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