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體“元”和瑞雀—一枚乾元重寶試讀 |
乾元重寶是唐代錢幣,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始鑄,以一當(dāng)十,與開元通寶并用,初鑄品重約7克,是虛值錢幣。乾元二年(759年)改鑄重輪乾元重寶,即錢背外廓向內(nèi)多鑄一細圈,呈雙重狀,每枚折合開元通寶五十枚,初鑄重輪乾元重寶重約20克,鑄工雖精美,但又是一品虛值錢幣,為朝廷解決經(jīng)濟困境而搜刮百姓錢財之用,但不久貶值減重,及至寶應(yīng)元年,改為當(dāng)一元行用。只是,乾元重寶錢背有多種紋飾,除常見的星月紋外,還有祥云、瑞雀等紋飾,且有多種版別,筆者所藏乾元重寶背瑞雀(見圖)一品就是一例。
據(jù)說,將祥云、瑞雀鑄在錢幣上,與唐玄宗李隆基在叛將安祿山攻占長安逃往四川,待唐肅宗李亨收復(fù)長安,又從成都收復(fù)回關(guān)有關(guān)。這是件大事、喜事。玄宗逃往四川后,太子李亨即位于靈武,尊玄宗為太上皇,改元至德,堅持打擊安祿山,到至德二年(757年)九月,收復(fù)長安,十二月玄宗先回咸陽,后由肅宗陪同回長安,第二年就改號乾元元年,鑄乾元重寶,四川錢監(jiān)鑄出背有祥云、瑞雀的乾元重寶,既表示太上皇唐玄宗到過成都,又表示對其重返長安的慶祝和紀(jì)念?磥泶朔N乾元重寶背瑞雀,既是行用錢,又是紀(jì)念幣。 此枚乾元重寶,直徑28—28.1毫米,穿徑9毫米,面背皆寬緣,錢文對讀,“乾”字左半邊“卓”部,頂部接緣,下部接穿,右半邊似魚鉤,此“乾”字稱魚鉤乾;“元”字第二筆一橫,中間斷開(少見),左邊與第三筆一撇相通成一筆,右邊與第四筆一捺相連成一筆,皆與緣相接形成中間斷開的“元”,別具美感;“重”字末筆一橫與“寶”字寶蓋頭下的“爾”部的一點接穿,“寶”字為開足寶,寶蓋頭下靠“王”部鑄有一星點,當(dāng)為此錢的暗記,既防偽,又易識別?傮w看,“乾元重寶”四字,渾然一體,端正大氣,錢背穿下鑄有一瑞雀,由東向西飛去,充滿神韻。此“元”字造像布局,似與上述史實相關(guān),設(shè)計者精心佳構(gòu),匠心獨運,細讀此“元”字,意味無窮! 但是,史實表明,瑞雀只是良好的愿望,并沒有帶來祥瑞。唐肅宗在位十年,乾元年號只有三年,當(dāng)時內(nèi)外交困,與安祿山合謀制造“安史之亂”的史思明,在乾元元年起兵再叛,稱大圣燕王,年號應(yīng)天,并鑄得壹之寶,一當(dāng)百開元錢行用;又進范陽(今河北涿縣)稱帝,更國號為“大燕”,建元順天,改鑄順天元寶,仍以一當(dāng)百;除史思明外,其它藩鎮(zhèn)也相繼叛亂或準(zhǔn)備叛亂,再加上任用宦官李輔國,專橫跋扈,禍國殃民。乾元重寶大錢就是在此背景下鑄行的,戰(zhàn)亂頻仍,民不聊生,推行大錢,實質(zhì)是采用通貨膨脹政策,引起物價騰貴,私鑄盛行,民眾苦難深重。當(dāng)時,杜甫目睹人民的痛苦狀況,寫出著名的組詩“三吏”、“三別”。 查閱多種錢譜,乾元重寶“元”字中間如此斷開的版別未見,從其尺寸和重量來看為折三錢,其銅色熟舊,包漿自然,是一枚珍稀的乾元重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