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談紙幣收藏 |
本報上周五刊發(fā)的《紙幣收藏價格飆升隱現(xiàn)投資風險》一文在讀者中引起強烈反響。尤其是文章中說,1990年發(fā)行的兩元面值紙幣已經(jīng)到了十幾萬元的市場高位,更是給讀者和編輯記者之間創(chuàng)造了N個電話、郵件交流的機會。 同時,在過去一周中,我和我的同事經(jīng)歷了一場思維方式的考驗:很多讀者在3個問題上尋求答案:第一,一張恨不得家家都有的“902”怎么會值那么多錢?第二,中國現(xiàn)在有沒有一個權(quán)威報價部門?第三,“我家有好幾張,到哪兒能賣掉”?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起先感到很驚訝。因為我們既不是報價機構(gòu),也不是兌換平臺,而僅僅是記錄者。寫作這篇稿子的初衷,是為了提示大家收藏風險。在這篇稿子的寫作過程中,記者了解到很多情況,比如紙幣市場中因某套人民幣可能不再流通而被爆炒;比如個別收藏者因缺少一張他看來非常珍貴的紙幣(比如我們提到的“902”)不惜巨資尋覓;比如一些之前在錢幣收藏中不怎么吃香的紀念幣被渲染成保值升值的潛力股。而在這些情況背后,被炒得很熱的錢幣缺乏變現(xiàn)市場,甚至專門的錢幣收藏市場也缺乏“兌換”的動力。 冷靜下來,我們感慨。雖然一直關(guān)注這個圈子,但今天才充分地得出一個結(jié)論——收藏市場火爆程度已遠超股市。令人揪心的是,這個市場本身缺乏統(tǒng)一的報價機構(gòu),無法實時交易,定價嚴重受消息面因素制約。以至于我們不斷地告知投資者,您有看完全文后再發(fā)問的權(quán)利,但我們說什么也不能給您兌現(xiàn)“902”。 剛剛過去的這一周,編輯部和辦公室都很熱鬧。很多同事見到我們都說有讀者電話找。這些電話有的我們回復了,有的還沒來得及回復,在此一并致意。通過一篇稿子,我們與讀者之間加強了聯(lián)絡,拉近了距離,實現(xiàn)了互動,從這個層面看,我們無比欣慰、受寵若驚。 而這一周的經(jīng)歷,又不禁讓我想到一部優(yōu)秀的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其中有一集叫做《飛來的星星》,講的是某天《人間指南》編輯部里突然來了兩個陌生人,都說有顆星星要撞地球,這一撞,地球就得飄到太陽系外面去了。起初,編輯部各位同志都不信,但隨著不斷有其他人談起這一話題,包括一位在上海出差的同事也打電話說這件事,大家變得將信將疑了。再后來,一個天文愛好者拿來望遠鏡,某編輯還親眼看到一顆火紅的星星。大家終于相信末日來了,于是開始暴飲暴食、胡言亂語,等待末日。這時,一位編輯無意中打開電視,新聞上正在辟謠,說那顆火紅星星是正在回收的衛(wèi)星。大家如夢方醒。借著這部電視劇,我們也想表達幾個意思。首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