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歲幣題材紀念幣中的童真童趣(一)——迎春

中國金幣網 16-12-26 13:40:24 中國集幣在線 發(fā)表評論

  賀歲是我國的傳統(tǒng)習俗,傳承至今,已演化為形式和內容均極其豐富的民俗文化。改革開放以來,錢幣類賀歲產品逐漸得到市場的認可,賀歲題材的貴金屬紀念幣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產品之一。在欣賞這些賀歲題材紀念幣時,我們能夠從中發(fā)現很多有趣的元素,比如賀歲題材紀念幣中頻繁出現的童子形象。
 
  少年兒童天真爛漫,每逢賀歲迎新之際,對兒童來說也是一年中最快樂的日子,其活潑樂觀的年齡特征,在喜慶之日得以完全顯現。過年時,我們在大街小巷中能看到那些高舉著風箏賽跑或者放爆竹的孩子,也能在年畫上看到懷抱錦鯉的童子。
 
  在我國發(fā)行的賀歲題材貴金屬紀念幣中,不乏以少年兒童作為圖案設計元素的作品,其中包括1997年-1999年發(fā)行的“迎春”系列紀念幣和“中國傳統(tǒng)吉祥圖”系列紀念幣、2004年發(fā)行的“中國民俗-元宵節(jié)”金銀紀念幣,以及2016年發(fā)行的“吉祥文化-年年有余金銀紀念幣”。本文為大家賞析的是“迎春系列紀念幣”和“中國民俗-元宵節(jié)金銀幣”。

  “兒童卻立避其鋒,當階擊地雷霆吼”,這是用來形容爆竹威力的詩句。在春寒料峭之際,用爆竹驅舊年,賀新歲,已成為人們過春節(jié)的“必修課”。但這種具有一定危險性的娛樂活動,往往由誰來完成呢?正是兒童。1997年發(fā)行的迎春金銀紀念幣,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兒童放爆竹的場景。盆栽、燕子以及孩子們身上的棉襖,表明了當時的節(jié)氣。一個扎起發(fā)辮的孩子高舉寫有“春”字的紅燈籠,近處的一個頭戴棉帽的小男孩,正向前努力探著身子,將手中的火柴慢慢靠近地上的爆竹,欲點它的細焾。整個畫面描繪得如此傳神,很是令人佩服。1999年的迎春金銀紀念幣與1997年的迎春金銀紀念幣圖案設計一致,但采用了彩色移印工藝,使兒童形象更加鮮明、有趣。
 
  1998年的迎春金銀紀念幣著重描繪了孩子們放風箏的場景,三個孩子各自表現了收風箏、放風箏和扎風箏的動作。在有限的幣面空間內,設計師著力描繪孩子們充滿幸福的笑容,對人物形象的細節(jié)刻畫非常飽滿。
 
  古代和近時的兒童,多把垂發(fā)扎成髻,形如角,所以人們又稱兒童時期為“垂髻之年”或“總角之年”。迎春金銀紀念幣上的兒童垂髫古服,具有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象征意義。紀念幣正面將宮燈作為春節(jié)的象征物,進一步加強了迎春的時令氛圍。
 
  春節(jié)過后,是迎春賀歲的延續(xù)節(jié)日——元宵節(jié)。2004 年,中國人民銀行發(fā)行了“中國民俗-元宵節(jié)”金銀紀念幣一套。

  這套金銀幣的正面圖案為國名、國徽與中國民間剪紙造型搭配,整個畫面十分新穎,體現出國家對于保護民間傳統(tǒng)藝術的關注和重視。剪紙藝術是一種鏤空藝術,經考古發(fā)現,最早的剪紙出現于南北朝時期,其造型、內容之豐富,令人驚嘆。
 
  該套紀念幣的背面圖案,主體表現了一個在玉砌雕樓之間、圓月之下,身著傳統(tǒng)民間服飾的少年形象,他歡快地高舉花燈,并恰巧與月亮重合在一起。幣面上的少年和花燈都運用了彩色工藝,使之形象更加鮮明,立體感十足。花燈也被稱為“燈籠”,其歷史可追溯到漢代,形制按地區(qū)各異。
 
  時代雖在變化,但傳統(tǒng)文化卻不能遺棄,迎春賀歲,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根基之一,時代變遷并不影響民間的歡慶活動,以一種嶄新的形式向后世傳承和延續(xù)。(供稿:吉林省集幣有限責任公司  作者:張俊羽)

  來源:中國金幣網

更多郵幣卡資訊、行情!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集幣在線官方微信(jibizx)。
中國集幣在線

延伸閱讀

分享到:

交易頻道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廣告服務 | 委托買賣 | 意見建議 | 友情鏈接 | 網站導航
Copyright © 2000 - 2011 JiB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集幣在線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