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四溢 金銀增輝——中國佛教圣地(五臺山)金銀紀念幣賞析 |
即便如此,銅殿也并非中規(guī)中矩表現(xiàn),45度的斜角,巧妙地敞露出它內(nèi)部構造:上層四面,各有6塊格扇,下層四面,各有8塊格扇。殿脊兩端銅鑄寶瓶似龍非龍,另有四射光芒。殿前東西各有銅塔,威武且有張揚個性。登殿臺階錯落有致,外有漢白玉欄桿,拾級而上,便被一眼金色所包圍。在這樣恢宏的建筑群面前,我們在感覺自己的渺小的同時,也感覺到了佛法無邊的闊大。
1/4盎司圓形金質(zhì)紀念幣
五臺山1/4盎司金幣—山之頂,菩薩頂,本是位于山之巔的菩薩頂,設計者卻以俯視的角度,背景遠處,鏡面表現(xiàn)的,是山之上的天空,明凈而無云彩。凝霜表現(xiàn)的,是綿延起伏的山峰,遼闊而渾厚。五臺山的雄峻,五臺山的巍峨,五臺山的壯美,只有在這里,才能看到一二。
寺廟建于群山包圍之中,但絲毫不減寺廟建筑的恢宏與壯觀。寺廟是順著108級石階拾級而上,登頂之后,更覺得天高地闊,而建筑群具皇宮特色金碧輝煌,又把群山放到了更遠的遠處。幣面上的108級石階,如懸掛空中的天梯,豎于圖稿的正中。天梯之上的平臺,立有4柱3門牌樓,左右各一高高旗桿。進山門后,浮雕表現(xiàn)的梵宮佛國,天王殿、鐘鼓樓、大雄寶殿等,瓊樓玉宇林立,外似皇宮,但內(nèi)里又透出濃烈的喇嘛教色彩。這也是幣面最為精致的區(qū)域,經(jīng)由雕刻師二度創(chuàng)作,利用線條的深淺,筆觸的變異,讓純金本色,在這里折射出神秘光澤,從而將菩薩頂打造得更加莊重,更加華麗,更加神圣。
菩薩頂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間,后歷代都有重修。傳寺廟為文殊菩薩道場,舊名曾真容院、大文殊寺等。明永樂年間,喇嘛教徒入駐五臺山,菩薩頂遂成為五臺山黃廟之首。清時,康熙、乾隆二帝數(shù)度朝拜五臺山,菩薩頂便升格為皇帝行宮。又賜菩薩頂大喇嘛提督印,更抬高了它的地位。菩薩頂是五臺山最大的喇嘛寺院,也是漢族地區(qū)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1公斤圓形銀質(zhì)紀念幣
1公斤銀幣塔院寺,因塔而名,塔是大白塔,全稱釋迦牟尼舍利塔。塔之有名在于頂之高,在于身之壯。高75.3米,環(huán)周83.3米。塔基為正方形,塔身狀如藻瓶,粗細相間,方圓搭配,既不顯單薄,也不顯臃腫,是精妙絕倫的建筑藝術品。大白塔是塔院寺的標志,也是五臺山的標志。
銀幣背面,大白塔聳立于左端,高與山齊,壯與林闊,占據(jù)半邊江山。說“撥地而起”,不為過,說“凌空高聳”,不為過,說“群寺簇擁”,依舊不為過。壯觀之勢在幣面有表現(xiàn),優(yōu)美之型在幣面有表現(xiàn)。尤其按乾、坎、艮、震、巽、離、坤、兌等八卦位置放圓形銅板的塔頂,以及更高處約五米的銅頂,在幣面也有隱隱表現(xià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