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華落盡見真淳——中國青銅器金銀紀念幣(第1組)1盎司銀幣賞析 |
中國人民銀行于2012年8月31日發(fā)行中國青銅器金銀紀念幣(第1組)一套。其中1盎司圓形銀質(zhì)紀念幣正面圖案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并刊國名、年號;背面圖案為商代弦紋盉,襯以該器物弦紋樣等裝飾組合設計,并刊“商·弦紋盉”字樣及面額。
據(jù)史料記載,盉為古代盛酒器,是古人調(diào)和酒、水的器具,用水來沖兌酒味的濃淡。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里有言:“盉,調(diào)味也。從皿,禾聲。”但同時考古資料表明,盉又常與盤配合使用,有研究者認為應為水器。究竟屬何類抑或二者兼有,目前學術界仍有不同意見。盉的形狀較多,一般是圓口,深腹,有蓋,前有流,后有鋬,下有三足或四足。青銅盉出現(xiàn)在商代早期,盛行于商晚期和西周,流行到春秋戰(zhàn)國。中國古代青銅器從商代晚期開始,造型呈現(xiàn)出敦厚凝重的特點,其裝飾繁復,圖紋威嚴神秘,西周大致秉承商代舊制而略有變化。隨著王權衰落,禮崩樂壞,青銅禮器中逐漸透出一些令人輕松的氣息,舊有的神秘、莊重與沉悶漸漸隱去,而新的有創(chuàng)意的造型和紋飾,一步步走向百姓生活。
銀幣上的盉形制總體偏向素樸自然。盉上部為半圓形,頂部有一傾斜的管狀流,流的根部有一桃形口,口上有唇邊,腹部整體作三個袋狀尖足,有一素鋬,頸部有一窄沿,下飾弦紋三道。此弦紋盉形狀較原始,其設計和鑄造水平均不高,具有商代早期青銅器的特征。其頸下的弦紋飾為青銅器最簡單的傳統(tǒng)紋飾之一,在青銅器上呈現(xiàn)為凸起的橫線條,一般一道至三道。有時單獨出現(xiàn),有時作為其他復雜花紋的襯托。另有作人字形的弦紋,稱為“人字紋”或“人字弦紋”。弦紋盛行于商、周時期,直到漢代仍見沿用,它是作為界欄而出現(xiàn)的,使器物形體有一種比例的區(qū)分,以增加美感。弦紋以其簡單的方式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先民們尋找美、創(chuàng)造美的故事。而盉的這種古樸自然地美在現(xiàn)代貴金屬幣上又有怎樣的表現(xiàn)呢?
整體觀之,銀幣背面呈現(xiàn)出一派古樸自然之氣韻,沒有做作的浮華,也沒有刻意為之的素樸,其貴在自然,卻仍能瞥見銀幣制作中的用心良苦。從幣面設計看,背景紋飾帶中多條粗橫線的運用,以其簡潔的繁復彌補了盉形制的樸素,更顯出盉的落盡繁華之后的自然天性,也使盉陡增高潔清麗之感。這里把背景復雜化,比如紋飾帶內(nèi)運用的是縱向的人字紋,這種背景的復雜化,意在襯托前景中器物的簡潔,不僅使整個幣面免于空洞呆板,也使盉的古樸簡單有了一種視覺對比,倒不覺得盉形制的單調(diào)了,這種處理充分體現(xiàn)出設計者對于繁復與簡單的美學對照原則的嫻熟運用。而在浮雕處理上,背景中的紋飾也采用了不同高低層次的浮雕處理,更加深了背景的復雜化處理。前景中盉形體只作了簡單的凹凸不平的浮雕處理,以顯出盉的原始古樸,在憨實中見出一份難得的可愛與出塵不俗。該幣采用銀材質(zhì)更是符合了盉的低調(diào)的華麗的姿態(tài),在簡樸中透出一股脫俗之氣,也映照出原始先民們未經(jīng)污染的一種純粹的發(fā)自內(nèi)心的對于美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