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藝術(shù)很給力的“越王勾踐”大銅章(鶴舞泉海) |
本稿刊載于《錢幣》報2010年12月下旬,如需轉(zhuǎn)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zhuǎn)載于中國集幣在線(http://024w.cn/),謝謝! 有一種行為叫執(zhí)著,有一種精神叫堅持,縱是二十年暑寒交替,七千三百日日出日落,出三千越甲可吞吳的歷史傳奇。這個人就是一代君王勾踐。 英國哲學家培根言:“讀史使人明智!泵鎸χ腥A泱泱五千年文明史的浩瀚,作為龍的傳人如何去“讀”,怎樣在歷史的長河中尋找給人以警示的字符,“越王勾踐”紀念銅章不失為一種有益的嘗試,也為今天的人們用另一種方式研讀一段歷史提供了另一種平臺。 畫面用“視窗”的方式展開歷史的畫卷,正面寬邊的邊緣除了底部紀念章的主題及鑄造單位的刻畫之外,未加任何的修飾,穩(wěn)重的方形造型通過四角射線與內(nèi)方形的相連,賦予了紀念章極強的縱深感和畫面的立體感,視覺很“給力”。主題畫面席草而坐的勾踐雖形體槁枯,身邊也沒有了一代君王理應享有的歌臺舞榭的生活,沒有了山珍海味、群臣擁伴的帝王榮耀與尊嚴的點綴,但正是這樣一種生活,這樣一種環(huán)境,修練了勾踐苦心人、天不負的堅韌,才有了后來復國雪恥的勝利。 事實上,今天來品讀“勾踐”這段歷史,不是來評判吳越戰(zhàn)爭的孰對誰非,而是從中汲取歷史的教訓,從中去體味“臥薪嘗膽”的超人意志,去印證生于憂患的哲學觀點。這種既無形又有形的“精神形態(tài)”在紀念章的整體構(gòu)圖中表現(xiàn)得非!坝行巍薄V骶叭宋铩肮篡`”盤坐的軀體,緊握有力的雙手,鋼針般的頭發(fā),昂揚的頭顱,用近乎等腰三角形的人物構(gòu)圖比例,營造出勾踐剛毅堅強的人生軌跡,線條拉出的脖頸與堅毅聚焦的目光刻畫出勾踐不氣餒、不放棄、永不言敗的精神狀態(tài)。雜亂的柴草與上部打開、而內(nèi)無一物的器皿以及頂懸苦膽,對應出的是勾踐身處的環(huán)境,作為一代君王,不是沒有舒坦溫暖的寢具,不是沒有舒心可口的菜肴,而是因為不想忘記那段屈辱,不敢忘記身肩的使命,膽再苦,沒有心苦,薪再刺,總比馬圈強,苦身焦思,只為手中之劍重新出鞘,用劍光去點燃勝利的禮花。 劍,終于出鞘。這一次,因有了薪和膽的注入,經(jīng)過錚錚鐵骨的淬煉,劍變得鋒利無比,所向披糜。結(jié)果,也路人皆知。從畫面里,我們由表再見了一代君王的尊容,及里即品讀了勾踐“臥薪嘗膽”的不屈意志。但,歷史不僅僅在于讀,更在于緬懷。因為,用行動鑄就的“膽劍”合一已成為龍的子孫一代又一代銘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