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京 徐長林
筆者藏有一枚英文錯版的“安徽省造光緒元寶方孔十文”銅幣(圖1),直徑36毫米,重23.8克,幣面上緣下方為漢文“安徽省造”(從右至左旋讀),“省”字“目”部中間少一橫,“造”字為“!痹烨议]口,右左為滿文“元寶”,下緣上方計值為每元當制錢十文(從右至左旋讀),中間珠圈內(nèi)為“光緒元寶”對讀,漢文均為楷書,中心為一方孔;幣背上緣下方為英文“AN——HUT”,下緣上方左為英文“TEN”,右為錯版英文“CASI”(錯了最后一個字母,應(yīng)為CASH),中心飛龍,左右為對稱的六星花,星花勻稱秀麗,龍眼炯炯,龍口張開,下方為一方孔,方孔下方為“福山壽!奔y飾,福山高聳,壽海濤涌,造像十分精美。
此幣方孔,是我國機制銅元鑄制初期的一種最初的形制,是我國古錢幣“孔方兄”形制,在機制銅元形制上的一種傳承;英文錯版,主要是中國模具雕刻師不懂英文而造成的,也留下當時的一種痕跡;現(xiàn)存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上海博物館的“安徽省造光緒元寶方孔十文”銅元,英文“TEN”和“CASH”沒有錯版何故?是英文錯版在前,后修正如此?還是后制,不同雕刻師制不同模具所致?顯然,這英文錯版的存在,從實物來說,只能推測是“安徽省造光緒元寶方孔十文”的另一版別。
令人欣喜的是,在今年1月13日的《收藏快報》刊登了一篇陳璟先生撰寫的《安慶造幣廠與安徽省造光緒元寶方孔十文》文章,介紹了此幣(圖2)的產(chǎn)生及停制的情況。今摘要如下:清政府于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末下令沿江沿海各省開廠鼓鑄銅元,光緒二十八年(1902)四月,時任安徽巡撫聶緝椝在原銀元局舊址成立了安徽銅元局,并試鑄了安徽省造光緒元寶方孔十文銅元;目前已知,安徽省造光緒元寶方孔十文銅元,此錢有不破版、破版兩種版別,世存均罕,已知上海博物館和中國歷史博物館各藏一枚,破版安徽方孔銅元,40年代在江浙一帶一次出現(xiàn)了二十枚。據(jù)李鴻章奏章《機鑄制錢虧損工本無法籌補》云:“查閱造成制錢,字畫輪廓均尚清楚,惟機器時有損壞,極費工力。緣西洋造錢,系屬平面,中無方孔,壓成較易。今以西洋機器造中國錢式,須另添打眼挺桿,由錢模正中穿透,始能撞出錢孔。地位殊窄,撞力過大,挺桿上下與錢;ハ嗄ビ|,最易傷損。每日每座機器,模撞修換數(shù)次及十數(shù)次不等。人工既費,成數(shù)亦少。”由于模具設(shè)計缺陷和操作失當,導(dǎo)致模具的損壞和破裂,以致無法繼續(xù)試制,設(shè)備也只好送去上海修理,而最終只好放棄這種帶方孔的設(shè)計,故應(yīng)屬樣品之列,其珍貴程度不言而喻。
當然,此枚英文錯版的安徽省造光緒元寶方孔十文,包漿自然,英文只錯一個字母;蛟S是一時疏忽,當時懂英文者遠不如今日普及,審樣時也未發(fā)現(xiàn),是疏忽中的失誤,也是一種“憾美”,難得一見。今將其展示出來以饗同好,同期方家不吝指正。
圖1
圖2
來源:收藏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