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大清銅幣與其它藝術品相比,更受藏品專家們的喜愛,少則幾萬元,多則百萬、千萬元的天價貨幣,往往成為藏家們積極追尋的目標。始鑄于1900年、止于1911年,又名清代機制銅圓的大清銅幣,是光緒到宣統(tǒng)年間主要在市場上流通的錢幣類型。因為這類錢幣的鑄造時間只有十二年,且版面居多,年代已久,市值各異,故能留存到今天,確實是世之罕見。
眾所周知,作為國家重要組成部分的錢幣,不僅承載著歷史的興衰,還具有很高的藝術觀賞價值和文物鑒賞價值。一方面,錢幣本身就是由真金白銀等貴重金屬制造而成的,其身價注定不凡;另一方面,錢幣見證著千年王朝的變遷,最早的金屬貨幣與可以追溯到商朝時期,能工巧匠的設計,再加上清秀有勁的文字,使得這種不可再生資源變得更加耐人尋味,而那些閃爍銅光、品相完整的大清銅幣,則具有很大的升值潛力,市場拍價往往更是一些藏友們無法預估的。
難怪越來越多的人把它當作藏世之寶,因為真正的古錢幣在市場上并不多見。近日,由國內著名的藝術品收藏公司上海元亨利貞拍賣有限公司亮相的一組大清銅幣,就引來了在場拍友們的爭相搶購。據(jù)介紹,這組大清銅幣由兩枚構成,錢幣造型和大小基本一致,正面在內圈刻有“大清銅幣”四個楷體字,外圈頂部為清朝滿族文字,底部我“當制錢十二文”的幣值,中間左右分列“戶部”兩個小字,版面設計特征非常明顯,在當今的藝術品市場上也幾乎絕跡。
再看錢幣的背面,由于時隔百年,部分圖案已經變得模糊不清了。然而,我們用肉眼依稀可以看到的是,外圈刻有“光緒年造”幾個小字,內圈為飛舞跳動的神龍圖案。其中,一枚銅幣已經受到磨損,不能更好地展現(xiàn)出錢幣的原貌。好在錢幣的雕刻文字可以說明,這是清朝歷史封建等級制度的真實寫照。
據(jù)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大清銅幣在各地拍場上的行情一路看漲。在中國嘉德國際拍賣公司的拍場上,一枚刻有宣統(tǒng)三年的大清銅幣二十文,曾以128萬的高價在當場成交。一枚宣統(tǒng)年造大清銅幣二分試鑄也在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進行售賣,成交價為121.85萬元。如此讓人不敢想象的買賣交易,足以印證大清銅幣是藏品市場中的一匹黑馬。
獨特優(yōu)美的版面設計,再加上悠久的風雨洗禮,能夠在今天的拍場上見到如此寶物,確實是藝術品界的一種奇跡!好在有購買意向的古錢幣愛好者,如今也有機會近距離地接觸到這種舉世罕見的大清銅幣了,因而,想要將其納為己的民間藏友可要提前下手了,因為這種機會實在是難得,錯過了一定會讓你抱憾終身!
來源:中華網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