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元十大珍”之江南甲辰二十文
“銅元十大珍”之江南甲辰二十文
江南省,原為明朝南直隸省地區(qū),清順治二年(1645),清軍豫親王多鐸部攻占南京,沿明制設江南承宣布政使司,治在江寧(南京),后改承宣布政使司為行省,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即改為江南省,即傳統(tǒng)意義上的江南地區(qū)。江南省經(jīng)濟繁榮,文化昌盛,僅一省賦稅竟占全國三分之一,全國半數(shù)以上官員皆出自江南貢院,有“天下英才,半數(shù)盡出江南”之說。因其制過大,以及清室內(nèi)部矛盾尖銳,為維持北方正常的中央統(tǒng)治,康熙六年(1667),分江南省為江蘇(包括上海)、安徽兩省。其中江蘇省名取江寧府(今南京)、蘇州府首字,安徽省名則取安慶府、徽州府(今黃山)首字。
圖中所示這枚江南省造甲辰紀年二十文銅元,是清代頂級珍稀銅元,位列銅元十大珍之一,孫鼎舊藏,現(xiàn)藏于上海博物館。江南甲辰二十文銅元,屬試鑄樣幣,黃銅質(zhì)。正面中央鑄滿文“寶寧”,外環(huán)鑄“光緒元寶”及珠圈,上緣鑄“江南省造”及干支紀年“甲辰”,下緣鑄“每元當制錢二十文”; 背面中間為“飛龍圖”,外環(huán)鑄珠圈,上緣鑄英文紀地“江南”,下緣鑄英文紀值“二十文”,左右兩側(cè)各鑄一“梅花星”。江南甲辰二十文銅元存世僅兩枚,一枚由法國人鄔德華攜往巴黎,另一枚即是孫鼎的這枚。
孫鼎(1908—1977),號師匡,安徽桐城人,機電高級工程師,全國第三、四屆政協(xié)委員、民建中央委員。孫鼎自幼失怙3歲喪母,11歲亡父,從小由天津的舅父周叔弢撫養(yǎng)成人。周叔弢(1891—1984),原名暹,字叔弢,安徽東至人,著名政治家、 實業(yè)家、收藏家。周叔弢是我國民族工商界的杰出代表人物,周氏家族人才輩出,周叔弢祖父是清末曾任兩廣總督、兩江總督的周馥,周叔弢父親周學海、四叔周學熙,即周馥是孫鼎的曾外祖父,周學海是孫鼎的外祖父。孫鼎自幼受舅父周叔弢熏陶愛好收藏,尤其以收藏青銅器、封泥、錢幣等金石類藏品為主。孫鼎與錢幣收藏家馬定祥是好友,他們經(jīng)常在一起切磋、研究,對特別珍稀的古幣,更是愛不釋手。解放以后,由于各種因素,大批的珍稀貨幣在市面拋售,卻無人問津。但孫鼎因其家族資產(chǎn)豐盈,且自身收入較高,對于自己喜歡的錢幣,任何一個也不錯過。馬定祥也時常幫助孫鼎搜集高檔錢幣,杜絕珍稀古錢幣外流。例如明末大西王張獻忠鑄造的“西王賞功”金、銀、銅三種非流通賞賜錢幣,極為珍罕。當它出現(xiàn)在市面時,孫鼎便擲重金收購此套珍稀錢幣,1960年2月,孫鼎響應國家號召,包括這套錢幣在內(nèi)共31件珍貴的歷史文物全部捐獻給國家,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的褒獎。
“文化大革命”中,孫鼎慘遭迫害審查達8年之久。1975年8月,又被下放到上海第一汽車附件廠。處于逆境,他仍一如既往,手不釋卷,孜孜以求,探索原子能、計算機、風力發(fā)電和改進絕緣材料等新課題。1977年9月22日,因癌癥逝世于上海。1979年,其家人遵照孫鼎遺愿,將其生前所藏2008件文物悉數(shù)捐獻給上海博物館。
這枚珍稀的江南甲辰二十文銅元正是清代江南省于清光緒三十年(1904)鑄造發(fā)行的,然此江南省有名而無實,正如筆者之前所述,早在清康乾年間江南省就不復存在了。自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兩江總督劉坤一,按照戶部的議案“沿江沿海各省自行仿辦”,即開始在南京下浮橋籌建“江南鑄銀元制錢總局”,并令籌防局借銀8萬兩,勘定江寧(南京)西水關云臺閘南岸,建設鑄造銀元的東廠和鑄造銅錢的西廠。
文章來源:收藏快報 安徽安慶 陳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