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貴的永樂通寶錢 |
發(fā)布日期:11-12-23 08:29:44 泉友社區(qū) 新聞來源:收藏快報 作者:晏樟根 |
江蘇句容 晏樟根 “永樂通寶”是明成祖朱棣在“永樂”六年(1408)所鑄的年號錢。是錢制作精整,錢文秀麗,其主要用于賞賜和對外貿(mào)易。目前在我國大陸出土量不多,但在南海的不少區(qū)域有大宗發(fā)現(xiàn)。 “永樂”一詞本來是吉祥的祝語,但明朝的“永樂通寶”卻備受人們唾棄。這是因為明永樂時期殘酷而血腥的屠殺不止,導致官不寧民不安,人們不喜歡“永樂年”,進而也不青睞“永樂錢”。 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逝世,遺詔長孫朱允炆繼承皇位,改元“建文”。建文四年,朱元璋的四子、被封為燕王的朱棣,以清除國君兩側(cè)“奸黨”為名,奪侄皇位,建元“永樂”。當時朝中眾多老臣群起反抗,罵他亂國賊子。 1402年,朱棣在應天府(今南京)登位,命先朝老臣大博士方孝孺寫登基詔書,被方斥拒。朱棣命人用刀割方孝孺兩旁肌肉,一直割到兩耳邊,方仍不屈服,結(jié)果被凌遲處死,株連“十族”被處死近千人。 1408年,朱棣欲鑄造寓意“大明江山永遠歡樂”的“永樂通寶”,命先朝御史大夫練子寧書寫錢文,練子寧說:“永樂難寫”,被割掉舌頭,凌遲處死,禍及全族被殺害151人,謫戍370余人。 為盡快消除建文帝的影響,朱棣令凡有建文標志的一切物件限五日內(nèi)繳官銷毀。不久又下令:“凡偷藏建文標志錢物者,追殺380口,家族不足殺十族,十族不夠以近鄰為序起殺。查八年死人棺墓所陪葬有‘建文’標志錢物限三日內(nèi)繳官,如被查出,按偷藏治罪! 經(jīng)過兩次大洗劫,使后人幾乎看不到當時所鑄的“建文”真錢了,人民再也不敢給死者陪葬當朝的銅錢。這可能也是明朝錢幣存世不多、出土也少的原因之一了。 永樂帝在位的22年間(1403—1424),對內(nèi)清除朝內(nèi)異己,鏟除兄弟子侄及藩王的割據(jù)反抗,平息人民負重不滿的抗爭,外部則邊防戰(zhàn)事不斷,又經(jīng)14年修建北京皇家宮殿,動用民工數(shù)千萬,耗資鴻巨。1421年,永樂帝遷都北京,原想享樂皇宮,不料韃靼首領(lǐng)阿魯臺攻擾,于是又一次披袍上陣,在返京途中病逝,成為千古皇帝累死第一人。因此說,永樂年間皇帝沒有時間樂,官吏們沒有機會樂,而百姓則沒有氣力樂。 永樂年間雖然禍事不斷,但這一時期也給后人留下了些許值得紀念之事。如:北京故宮成為世界人類文化遺產(chǎn);《永樂大典》是祖國文化寶庫的一部巨著;三寶太監(jiān)鄭和六下西洋到達30多個國家,促進了我國和亞非各國人民的友好交往;鄭和途經(jīng)西沙群島,將其中一島取名為“永樂島”。而上世紀80年代在南沙群島發(fā)現(xiàn)了數(shù)量不少的“永樂通寶”錢,證明南沙群島自古以來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