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發(fā)現(xiàn)的一枚西漢三銖錢 |
發(fā)布日期:11-01-25 08:28:51 泉友社區(qū) 新聞來源:收藏快報 作者: |
在我的收藏相冊里,珍藏有一枚鑄于漢武帝時期的“三銖”古幣(見圖)。該幣光背,正面有“三銖”兩字,背無輪廓,徑24毫米,左下側(cè)留有鑄造時所留下的澆口;幣面“三銖”兩字看似平常,然字形深峻,包漿自然。
關(guān)于三銖錢的鑄造時間,歷史學(xué)家眾說不一,比較有權(quán)威的說法有兩種:一種說法是鑄于建元元年至建元五年(前140-前136)。另一種說法是鑄于武帝元狩四年至五年(前119-前118)。雖然史書對鑄造年代說法不一,但兩種說法中最長也不到五年,鑄造時間短,因此存世稀少,在中國的錢幣史上留有重要地位。自漢朝建國后,一直沿用秦時的“半兩”錢,并逐漸減重,錢幣的實際重量與計重不符,甚至流通過小如榆錢的“榆莢半兩”而引起社會通貨膨脹,導(dǎo)致社會動蕩。漢武帝繼位后,重用賢臣推行幣制改革,發(fā)行重如其文的“三銖”錢取代沿用已久的“半兩”錢,不久又改“三銖”為“五銖”,五銖錢前后使用發(fā)行約700多年,居列朝之冠;數(shù)量之大,亦空前絕后,版式自繁衍如星(華光普《中國古錢大集》181頁)。三銖錢是從半兩到五銖之間的過渡品種,是自秦半兩錢以來的第一次錢幣幣文改革,為以后使用五銖錢提供了借鑒,同時對研究漢代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都具有重要的參考作用。 此枚三銖錢出自汝州市下程村,是筆者從朋友手中惠讓所得的。三銖錢出自汝州,從不同側(cè)面印證說明了汝州歷史悠久,經(jīng)濟繁榮,文化底蘊深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