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錢幣究竟是范鑄還是手工刻范?

024w.cn 14-12-09 09:15:08 中國集幣在線 發(fā)表評論

本稿刊載于《錢幣》報2014年12月上旬,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http://024w.cn/),謝謝!

  我十多年前剛涉入中國古錢幣收藏時,看到張志中《中國古幣真假辨別入門》(《知識出版社》,1998年版)第2頁關于先秦布、刀、圜錢“泥質子范,是將幣形錢文雕刻在細泥片上,直接澆注銅液鑄錢,其錢文由工匠刻劃,很難工整,……這一時期的錢幣有:空首布、燕的明刀、齊的五字刀、六字刀及較早的三字刀。秦半兩很難找到同版。如果發(fā)現(xiàn)以上諸錢幣有同版,均可定為偽品”之說,不以為然。但苦于錢幣知識匱乏,又沒有收到系列先秦幣,只能骨鯁在喉。然而,盡管2004年12月18日由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主持部級鑒定的董亞巍、胡振、馬俊才《春秋空首布模擬實驗研究報告》(《武漢金融·錢幣?2010年第12期),肯定回答了先秦尖足聳肩空首布,“從范鑄的角度來看,采用手刻制范腔,鑄造出大量具有高度統(tǒng)一規(guī)整的空首布是不可能的”。同時,周衛(wèi)榮《中國古代范鑄法鑄錢工藝模擬實驗研究簡報》:“先秦時期在泥型上直接刻范鑄錢的說法是錯誤的,完全不可行”,但是,由于“實驗研究報告”中仍只停留在實驗研究技術說理的層面上,未能直接用先秦錢幣實物回答文中提到的“在許多同品種竟找不到同模錢”的根深蒂固錯誤觀點,加上宣傳力度不夠,因而許多錢幣專家對此結論不予認可。

  筆者感到,要證明先秦錢幣究竟是范鑄還是工匠手工刻范,還必須從“先秦錢幣是否有同名同版”入手。于是,我以所收藏的先秦錢幣實物為證據(jù),以董亞巍等和周衛(wèi)榮的“春秋空首布模擬實驗研究報告”為基礎,系統(tǒng)地給其回了一封長達數(shù)頁的信,說明先秦錢幣絕非“工匠刻范”所為,對方卻奇異般地戛然而止,F(xiàn)在我把它整理出來,作為對董亞巍等和周衛(wèi)榮對先秦錢幣范鑄工藝結論的補充,以饗眾泉友。

    一、大量先秦同名同模錢幣豈非范鑄所為之

  死抱先秦錢幣鑄造工藝為“手工刻范”繆誤者,大凡他們手中沒有可供模鑄證據(jù)的同模錢,或者是不愿去尋找同模錢來研究判斷。通過系統(tǒng)地展示這些先秦同名同模錢幣,可以直觀地看到先秦鑄幣并非工匠刻范所為,而是范鑄的鐵證。以下幾組先秦同名同模錢幣,經過上千年的風雨侵蝕氧化,其銅色、銹蝕、磨損個個不同,但其錢文字卻渾圓俊秀、剛勁有力,一模一樣,充分顯示了不同于“手工刻范”的同模時代氣韻。

 1、春秋庸國魚邑部落鑄“魚形幣”(圖1,2)

  這一組魚形幣共10枚,形制整齊劃一,尺寸大小一致,紋飾勾勒統(tǒng)一無異,屬一模同鑄無疑。其每枚均為通高9.7cm,重 27.4 克,紅綠硬銹,用小刀輕刮,氧化層巋然不動,屬千年以上形成的氧化物真品無疑。

  2、新發(fā)現(xiàn)的巴蜀地區(qū)戰(zhàn)國“發(fā)財樹”

  這一組橋梁幣(圖3,4)共9枚,其中央桃形圖案兩邊對稱的似字非字的圖案,經請教江蘇省甲骨文研究會副會長、國家一級美術師、《甲骨文字典》編著王本興辨認,為我國古代早期“發(fā)財樹”。該組橋梁幣僅銹色、磨損缺陷各異,但其大小、重量、輪廓寬窄、紋飾線條等,一模相承。其橫長132.89mm,豎寬24.30mm,重39.82克。該錢論文已刊《武漢金融·錢幣?2013年第12期。

  3、春秋戰(zhàn)國齊國同名同模刀幣三組

 。1)、三字刀“齊法化”3枚(圖5,6)

  該刀幣通長174mm,重45.37克。 

 
  (2)、四字刀“即墨法化”(6枚)(圖7,8)

  該刀幣通長174mm,重47.87克。

 。3)、五字刀“安陽之法化”4枚(圖9,10)

  該刀幣通長180mm,重49.23克。

  4、春秋至戰(zhàn)國末期“ 失”字尖首刀一組27枚(圖11,12,13,14,15,16)

  燕國鑄(一說系戎部族地區(qū)鑄幣)通長148mm,厚1.67mm,重15.78克!笆浮弊謱懛,見金文“簋”器銘文(樊中岳編《金文速查手冊》第236頁,湖北美術出版社,1997年版)。(以下均為作者藏品)

  5、戰(zhàn)國中晚期燕國同名同模“明”字刀11枚(圖17,18)

  該刀幣通長125mm,厚2.04mm,重15.71克。

  6、戰(zhàn)國中晚期趙或中山國鑄同模直刀“晉陽新化”8枚(圖19,20)

  該刀幣通長92.12mm,厚2.4mm,重17克。

  7、戰(zhàn)國中晚期楚國同模鑄“殊布當釿”背“十貨”10枚(圖21,22)

  該布幣通長99.80mm,厚3.3mm,重41.4克。

  8、戰(zhàn)國晚期楚國同模鑄連布“四布當釿”10枚(圖23,24)

  該連布幣通長78.42mm,厚2.03mm,重13.5克。

  9、戰(zhàn)國中期至末期秦國同模鑄燈籠形“半兩”9枚(圖25,26)

  該半兩錢直徑37.50mm,重29克。

  10、戰(zhàn)國中期至末期秦國同模鑄權重錢特大型“半兩”6枚(圖27,28)

  該半兩錢為新發(fā)現(xiàn)的特大型創(chuàng)建品。直徑95.94mm,通厚7.78mm(地章厚3.92mm),重108克。為窖藏品,分別為兩枚錢背靠背銹蝕在一起。

  11、戰(zhàn)國晚期趙國同模鑄三孔布

 。1)、下曲陽:12枚(圖29,30)

  該布錢通長69mm,厚2mm,重22.2克。

 。2)媯邑(妬邑):19枚(圖31,32)

  該布錢通長63mm,厚1.5mm,重20克。

  二、大量先秦錢幣鑄造流通豈能“手工刻范”所用之

  春秋戰(zhàn)國之際,我國社會制度發(fā)生了由奴隸制逐漸變?yōu)榉饨ㄖ频木薮笞兏铮r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都得到很大發(fā)展,特別是商業(yè),呈現(xiàn)出繁榮景象。伴之而來的洛陽東周王城、郢、曲阜、臨淄、新鄭等商業(yè)城市紛紛興起,不僅數(shù)量多,而且規(guī)模大。為此,先后形成了布幣、刀幣、圜錢和貝幣(蟻鼻錢)等先秦四大鑄幣體系,并在各方國內部以及邊界地區(qū)之間作為一般等價物廣為通行,極大地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和貨幣流通。僅以八十年代以前部分區(qū)域出土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布、刀幣為例:1974年洛陽西工十五廠戰(zhàn)國中晚期地層出土空首布兩罐,其中有小型平肩空首布1501枚(余扶!堵尻柍鐾恋目帐撞肌,文物資料叢刊,第9期);1980年,河南宜陽柳泉村出土削(斜)肩弧足空首布錢75公斤多,計1789枚(汪慶正《十五年以來古代資料的發(fā)現(xiàn)和研究中的若干問題》,文物,1965年第1期);1963年,山西平原武彥村出土平首尖足布22113枚,出土平首尖足小布2205枚(山西省文物管理工作委員會《山西平原縣出土的戰(zhàn)國貨幣》,文物,1965年第1期);1963年,山西陽高長城公社天橋村出土平首布13000枚(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山西陽高天橋出土的戰(zhàn)國貨幣》,考古,1965年第4期);1960年,河北滄縣肖家樓出土燕國明刀幣10339枚(天津文物管理處《河北滄縣肖家樓出土的刀幣》,考古,1973年第1期)等等。這些出土記錄僅為先秦錢幣的滄海一粟,改革開放后,大量的工程建設出土的布、刀等錢幣更是數(shù)以難計。

  據(jù)此,先秦時期廣為流通的巨額錢幣,豈容工匠“手工刻范”所能承擔的。如采用手工一范一刻的工藝,據(jù)董亞巍等《春秋空首布模擬實驗研究報告》結論,即使是先秦所采用的傳統(tǒng)范鑄工藝所制一批空首布,一個生產周期約需一個月左右,如果采用手工刻范,顯然一枚空首布的手工刻范與一次性印范所需時間,不僅僅是一倍而是成數(shù)倍的功效差別。所以,在青銅時代,凡鑄造大批量同形制的布錢等,只能采用傳統(tǒng)的范鑄法工藝,不可能采用手工刻范工藝進行。正如錢幣專家周衛(wèi)榮在接受《金融時報》專訪時所說,“中國古代夏商周(三代)發(fā)達的青銅技術舉世聞名,它的基本特征是‘模/范—熔液—澆注’,它開創(chuàng)了獨具特色的東方鑄造文明。我國古代鑄錢與青銅鑄造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早期的青銅貨幣,實際上就是一類小型青銅鑄件;夏商周三代之后,青銅文化衰落,但青銅范鑄技術之精華,乃由鑄錢業(yè)繼承,并由其不斷向前推進!痹噯査辣惹劐X幣為手工刻范推測者一個很簡單的道理,農民要運送剛打出的糧食,場子里已有板車和籮筐兩種工具,他是選擇將數(shù)籮筐里的糧食裝在板車上拉走,還是用扁擔挑兩籮筐運走糧食?答案是非常明確的。

  三、大量手工刻范“倒刺”豈是先秦錢幣所能行之

  我們從大量的先秦錢幣表面觀察到,無論是布、刀幣,還是圜錢、貝幣(蟻鼻錢),都具有比后來翻砂鑄造的錢幣更高的光潔度,像現(xiàn)代機器制造的錢幣一樣漂亮。而后來之所以采用翻砂鑄幣,主要是為了提高鑄錢的速度,以適應商品流通飛速發(fā)展的需要。先秦錢幣的制作都是在一塊泥坯平板上進行的,其范料由細泥、砂粒等配料夯平,不可能用純細泥,如砌墻瓦工用的泥漿,必定摻和一定比例的細沙,否則純泥漿就會自動起殼炸裂,造成墻體不穩(wěn)固。制范時,如果用錢范整體壓印泥坯,則砂粒被細泥包裹得嚴嚴實實,能保持其表面一定的光潔度,若用小刀刻范,其文字線條就會隨著小刀劃破表面,導致砂粒暴露出來,形成表面“倒刺”,鑄出來的的錢幣就沒有表面光潔度可言。讓我們借用一下《武漢晚報》(2005年8月,記者呂所知等)的報道,1979年,湖北隨州發(fā)掘的青銅器曾乙候編鐘上的龍尾紋就有這種手工刻劃的凸出“倒刺”,清華大學教授華覺民先生斷定是用陶范法鑄造的,而武漢重型機床廠工人李志偉經過反復試驗,復制了具有“倒刺”特征的“曾乙候·鉛!だ钭鳌7個字(見下圖),得出了“編鐘上的龍尾紋大都有凸出的‘倒刺’,這是熔模鑄造最明顯的獨有特征,而陶范法根本無法做出‘倒刺’”的結論,得到了中外學術界的高度肯定。此例說明,具有高度光潔度的先秦錢幣,是陶范法鑄造的,而手工刻范必然形成錢幣表面的“倒刺”。可能有喜歡鉆牛角尖的人會說,手工刻范的“倒刺”可以將其修平。然而,不僅因刻劃暴露出來的砂粒,再也不可能修得光平如初,而且更加費工費時,增加鑄錢成本,現(xiàn)成的范鑄法不用,古代工匠有這么笨嗎?因此,先秦錢幣屬范鑄無疑。

  圖33:李志偉復制的青銅器“倒刺”銘文   ( 見《武漢晚報》2005年

  8月圖文:記者呂所知,實習生鄭芳、宋正偉、吳戈、辜雪蓮) 

  參考書目:

1、董亞巍、胡振、馬俊才:《春秋空首布模擬實驗報告》(《武漢金融·湖北錢幣專刊》2012年第12期

2、《中國古代范鑄法鑄錢工藝模擬實驗研究簡報》(中國古代范鑄法鑄錢工藝模擬實驗研究課題組,執(zhí)筆人,周衛(wèi)榮)

3、李如森:《中國古代鑄幣》(吉林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4、華光普:《中國古錢大集》(甲本)(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圖1.jpg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圖2.jpg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圖3.jpg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圖4.jpg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圖5.jpg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圖6.jpg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圖7.jpg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圖8.jpg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圖9.jpg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圖10.jpg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圖11.jpg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圖12.jpg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圖13.jpg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圖14.jpg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圖15.jpg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圖16.jpg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圖17.jpg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圖18.jpg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圖19.jpg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圖20.jpg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圖21.jpg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圖22.jpg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圖23.jpg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圖24.jpg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圖25.jpg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圖26.jpg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圖27.jpg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圖28.jpg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圖29.jpg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圖30.jpg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圖31.jpg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圖32.jpg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圖33.jpg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分享到:

交易頻道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廣告服務 | 委托買賣 | 意見建議 | 友情鏈接 | 網站導航
Copyright © 2000 - 2011 JiB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集幣在線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