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筆者從一泉友處購得一枚嘉靖通寶闊緣“卷鼻通”小平銅錢(如圖)。直徑26.1毫米,穿徑5.5毫米,厚1.3毫米,重4.7克,正面緣寬3毫米,背面緣寬3.5毫米。傳世品,蟹殼青包漿光潔溫潤,黃銅質(zhì),斜立“靖”,闊緣,小旋背,面背稍有移范。面文“嘉靖通寶”四字為楷書直讀,但楷中帶著隸意,并柔合了行書的筆法,筆畫或粗或細,或疏或密,既粗獷豪放,又勁健灑脫,極具書法特色!凹尉浮倍稚舷陆庸,字型扁,隸書筆意較濃;“通寶”二字字型瘦長,行書味道很足。細觀面文四字:“嘉”字為廣草“嘉”;“靖”字為斜立大“靖”,省書“寳”,其“爾”部省掉首筆僅有四畫;最別致的是“通”字,弓走之,“甬”部首筆狀似角頭,其筆畫先是前俯,然后如大象之鼻奮力上翹并高高卷起,十分獨特,我將其命名為“卷鼻通”。查諸名譜均未見刊載,個人也是首見此版。
嘉靖通寶乃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六年(1527)開鑄,傳世多為光背小平錢,版別復(fù)雜。面文“嘉靖通寶”四字直讀,錢文筆畫多變,粗細不等,楷中含有隸意。因嘉靖時紙幣已經(jīng)不用,需要銅錢流通,乃大量鼓鑄,所以其鑄量比永樂、宣德時稍微有所增加,傳世比較多見!凹尉竿▽殹弊畛醵拔腻X重一錢二分,千錢重七斤八兩。到嘉靖四十三年(1564)時,改為每錢重一錢二分五厘,千錢重八斤!凹尉竿▽殹遍_鑄時即起用黃銅鑄錢,為防止私鑄,甚至還提高了鑄錢工藝,鑄造出火漆、鏇邊、金背等制錢。嘉靖通寶多為普通小平錢,嘉靖二十三年(1544)一月,令工部寶源局仿洪武錢式鑄折二、折三、折五、當(dāng)十四等大錢,皆為記重錢,背穿右分別直書二錢、三錢、五錢及一兩,其背十一兩錢穿上又加鑄“十”字,此套記重錢各自只鑄三萬文,只為充實內(nèi)庫,并未參與流通,故今存世皆罕,尤以二錢為甚?傮w來說,明世宗所鑄的嘉靖錢比其前朝各代所鑄的制錢都要精美。
據(jù)查,嘉靖之前,歷代鑄錢皆用青銅,自嘉靖年起改用黃銅鑄錢,此舉開創(chuàng)了華夏鑄幣史鑄幣材質(zhì)之里程碑。云南省會澤縣現(xiàn)存一枚大型“嘉靖通寶”方孔圓錢,直徑57.8厘米,重41.5千克,是目前世界上發(fā)現(xiàn)的個頭最大的古錢幣。經(jīng)專家鑒定屬紀(jì)念性質(zhì),當(dāng)為明代嘉靖時期東川府開始鑄錢時,為紀(jì)念開爐而鑄造的開爐紀(jì)念幣,為研究會澤鑄幣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傳世有一枚嘉靖通寶背穿右直書一錢的記重小平錢,屬孤品,現(xiàn)存中國歷史博物館。南京博物院還藏有一枚嘉靖通寶背十一兩銅質(zhì)雕母大錢,為斜立“靖”,其銅色金黃,鑄工精美絕倫,為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枚銅雕母錢。
是品“嘉靖通寶”小平錢為闊緣小旋背,斜立“靖”,黃銅質(zhì),其地章平整,形制規(guī)范,鑄造精良,面文“嘉靖通寶”四字筆畫清晰,楷中帶著隸味,書法極其精妙,乃官鑄品無疑。查劉征主編的《大明泉譜》,其廣草版共收錄78例,當(dāng)中廣草省書版于此錢形制風(fēng)格相近,但此錢面文“通”字書寫奇特,其“甬”部角頭先是前府然后上卷,猶如大象之鼻,實乃“卷鼻通”是也。筆者機緣巧合,有幸集得此一嘉靖廣草類中不可多得之版別,實乃倍感榮幸。筆者查閱自己收藏的諸家名譜,未見此種版式介紹,可見此版甚為少見。
作者:黃木 黃明海
來源:《中國錢幣界》
欲了解《中國錢幣界》雜志訂閱詳情,請點擊:http://024w.cn/news/BZGG/152920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