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璧形料花錢賞析

中國錢幣界 18-07-05 13:55:06 中國集幣在線 發(fā)表評論

  據(jù)史載和考古發(fā)現(xiàn),我國玻璃器在西周時就有生產(chǎn)!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而玻璃,在古代發(fā)展中又有“璆琳”、“琉璃”、“藥玉”、“瓘玉”、“罐子玉”、“料”等多種稱謂,F(xiàn)經(jīng)中外專家研究發(fā)現(xiàn),得出一個共同結(jié)論:中國的鉛欽玻璃與西方的鈉鈣玻璃分屬兩個不同的玻璃系統(tǒng)。中國古代玻璃是用一種特有的原料獨立制造出來的,其發(fā)明過程與青銅冶煉技術(shù)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自漢代以來,大量國外的鈉鈣玻璃輸入我國,但我國并沒有完全采納這種玻璃配方,也沒有延續(xù)前代的鉛欽玻璃系統(tǒng),而是在傳統(tǒng)玻璃配方的基礎(chǔ)上產(chǎn)生了新的配方。造出了鉛玻璃和鈉玻璃。這一改變經(jīng)三國、兩晉的過渡時期后,在南北朝時期才基本完成,并延續(xù)到隋唐和宋代。元、明玻璃器更有很大的發(fā)展和成就。而清代,玻璃生產(chǎn)技術(shù)已達很高水平?滴跞迥辏1696年)清德國傳教士兼技師紀理安作技術(shù)指導,建立了清官玻璃廠,也就是內(nèi)務(wù)府養(yǎng)心殿造辦處玻璃廠。直至宣統(tǒng)三年(1911年)清代滅亡,皇家玻璃一直燒造不斷,集中了全國各地的優(yōu)秀工匠加之引進西歐玻璃制造技術(shù)。生產(chǎn)了大量優(yōu)質(zhì)的玻璃器。除清宮玻璃廠外,博山、廣州、北京和蘇州等地也生產(chǎn)玻璃。玻璃器成為當時上至皇親國戚,下至富家百姓寵愛有佳、風行一時的高貴時尚品,并作為財富和身份的象征。并且作為藝術(shù)佳品出口到國外。
  清代,玻璃器又普稱料器。在我們收藏中,常發(fā)現(xiàn)一些清料質(zhì)花錢,較為珍貴稀少。如大清萬年背寶云、連中三元背寶泉、狀元及地背天仙送子等料錢,即都是明顯的清代官制料錢。但在我們收藏中,發(fā)現(xiàn)一種呈璧形的料質(zhì)花錢,圖案豐富多彩,精美有加。多發(fā)現(xiàn)于江南浙地。而據(jù)熟舊程度和工藝,顯然是清末之物。細觀花紋的精細度及制作的高超度,非官府制莫屬。我認為有可能這些料質(zhì)花錢是當時料器興盛天下料廠遍布全國之時,富足的江南浙地官府為滿足民間的需求,而順應潮流在官辦料廠特監(jiān)制售賣的一種吉祥裝飾物。現(xiàn)將我浙江湖州地區(qū)收藏到的此種璧形料質(zhì)花錢示于大家共賞:
  一、直徑30mm,穿3mm,面梅,背梅(一對)(圖一)
  二、直徑30mm,穿3mm,面梅,背梅(圖二)
  三、直徑39mm,穿5mm,面梅花,背牡丹(圖三)
  四、直徑42mm,穿5mm,面梅、蘭,背雙龍(圖四)
  五、直徑40mm,穿5mm,面牡丹,背梅(圖五)
  六、直徑41mm,穿5mm,面如意、蝙蝠、牡丹,背八卦(圖六)
  七、直徑42mm,穿5mm,面梅,背牡丹(圖七)
  八、直徑41mm,穿5mm,面梅、蘭,背牡丹(圖八)
  九、直徑40mm,穿6mm,面梅、蘭,背牡丹(圖九)
  十、直徑43mm,穿5mm,面牡丹,背牡丹(圖十)
  十一、直徑44mm,穿5mm,面蓮花、漁筒、扇、笛(暗八仙),背菊(圖十一)
  十二、直徑42mm,穿5mm,面拐、拍板一對(暗八仙),背扇、笛(暗八仙)(圖十二)
  十三、直徑40mm,穿5mm,面笛、葫蘆(暗八仙),背壽、雙蝙蝠(圖十三)
  十四、直徑40mm,穿5mm,面梅、蘭,背竹、菊(圖十四)
  十五、直徑39mm,穿5mm,面牡丹,背八卦(圖十五)
  十六、直徑40mm,穿5mm,面梅、蘭,背八卦(圖十六)
  十七、直徑41mm,穿5mm,面梅、蘭,背牡丹(圖十七)
  十八、直徑35mm,穿4mm,面蓮花、葫蘆、花籃、漁筒(暗八仙),背菊、梅(圖十八)
  十九、直徑33mm,穿4mm,面雙錢、元寶等,背荷花、葫蘆等(暗八仙)(圖十九)
  二十、直徑40mm,半枚(殘),面梅,背葫蘆(圖二十)
  以上料質(zhì)花錢,從整體內(nèi)容看分為組合寓意和單獨寓意二種類型,組合圖案是由多種圖案寓示著吉祥,可歸為一類!有梅蘭竹菊、暗八仙、雙蝙蝠和壽、八寶等。而以上圖案,許多均以成雙出現(xiàn),這也是中國民間求雙成對的吉祥體現(xiàn)。
  單獨圖案是以單獨圖案寓示吉祥,有牡丹、梅、蘭、雙龍、八卦、如意、蝙蝠、菊花、竹等。但同有吉祥的聯(lián)系!
  梅、蘭、竹、菊。梅蘭竹菊一般組圖,稱為四君子。寓示人高貴的品格!梅象征堅貞不屈,寧折不彎之精神。而在百花凋零,萬物皆靜之時,梅花在嚴寒大雪中確含苞怒放。為灰白的世界添了一份喜慶,給予一份希望。故民間認為是傳春報喜之象征。蘭花,以其葉、花、香獨具四清(氣清、色清、神清、韻清)。葉之青綠如絲剛勁之飄逸美,花之味馨香味之高潔美,型之端莊典雅之形態(tài)美,造型之仙風道格之氣質(zhì)美。高潔、清雅的優(yōu)美形象,歷代為高士稱頌,喻為花中君子,象征高尚人格之美!竹,古人常以“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毀其節(jié)”來比喻人的氣節(jié)。“竹報平安”是常聞耳間的吉語。傳統(tǒng)春節(jié)中,古人以竹燃之使之發(fā)出爆炸聲,“爆竹”以辭舊迎新,驅(qū)惡報平安。后以火藥做的“炮仗”代替,但仍稱“爆竹”。而竹一直是民間裝飾中傳統(tǒng)的吉祥圖案。菊花,吉祥、長壽之含義。菊花又不畏風霜,在深秋傲然開放,這不懼風霜嚴寒的特性常被寓意人高尚的品格。暗八仙。八仙,指漢鐘離、張果老、李鐵拐、曹國舅、呂洞賓、藍采和、何仙姑,共八位仙人。是名氣較大的民間傳揚之神仙。且八仙常在一起出現(xiàn)的吉祥場面廣為傳頌。而民間為顯示八仙之神采,表現(xiàn)方式有明八仙和暗八仙。明八仙即八位神仙人物持法器各種姿態(tài)一同出現(xiàn)的圖案。而暗八仙即用八仙使用的法器為主圖,無神仙人物,暗示八仙。暗八仙八樣法器是:笛、花籃、劍、拍板(有謂陰陽板)、扇、荷花(或笟籬)、拐杖(或葫蘆,或拐杖上掛葫蘆)、漁筒(或謂漁鼓);ハ嘟M合呼應。八寶:分佛八寶、暗八寶、民間八寶數(shù)種。佛八寶,稱八吉祥。佛教常用代表吉祥的八件供器,法輪、法螺、寶傘、華蓋、蓮花、寶瓶、金魚、盤長。暗八寶,即八仙之八件法器,民間認為可辟邪迎瑞。也稱之為八寶!李鐵拐的葫蘆(或拐杖)或拐上掛葫蘆,呂洞賓的寶劍、漢鐘離的扇子,張國老的漁鼓(漁筒)、何仙姑的笟籬(或荷花)、藍采和的花籃、韓湘子的笛、曹國舅的陰陽板。民間八寶,即民間認為的八寶,以寶珠、古錢、玉磬、犀角、紅珊瑚、銅鼎、靈芝、如意等八件寶貝。可辟邪保平安!而單獨如意紋,即稱心如意,萬事順利之吉意。雙蝙蝠和壽。中國民間常用諧音字寓意美好的事物。蝙蝠,蝠諧音“!保越(jīng)常用于民間吉祥圖案。紅色的蝙蝠被稱為“洪福”。紅蝠畫在天邊,稱為“洪福齊天”。而雙蝙蝠和壽相組合,寓意福來雙全。洪福成雙!
  牡丹、中國被視為繁榮昌盛,幸福和平的象征。牡丹是我國特產(chǎn),品種繁多。又被稱作花中之王!以其雍容華貴之態(tài),有富貴花之美譽。
  葫蘆,葫蘆又有(福祿)的美好諧音。所以民間也作為吉祥的象征。葫蘆一般多產(chǎn),且藤延繁茂!故一般葫蘆和藤蔓相結(jié)合,組合,寓意子孫萬代、生生不息。多子多孫、子孫昌盛!
  八卦、道教以八卦為象征!鞍素浴痹诘澜讨惺墙笛郎绻、驅(qū)邪斬鬼的法寶。按“八卦”乾、兌、離、震、巽、坎、艮、坤也。卦者掛也,懸掛物像以示于人,故稱之謂卦。民間常以八卦作為吉祥之物,多飾于各種物品之上,以示辟邪降幅,避災納祥!《易•系辭下》有“古者庖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運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雙龍,龍一直是中國運用極多的吉祥圖案。民間謂能驅(qū)邪致福,是造福萬物的神靈。被稱為四靈之一!墩f文》:“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备隇榈弁醯南笳。而雙龍成對,一直是花錢等常用的吉祥圖案,謂之“雙龍戲珠”。謂吉祥和瑞之兆。
  這些料質(zhì)花錢,做成璧形,發(fā)揮了料獨特的優(yōu)點,使之做出類玉勝玉的特殊效果!即滿足了古人愛玉的審美要求,又顯示料的獨有性及珍貴性。裝飾的圖案全部選取民間喜聞樂見、討彩的題材,吉祥寓意豐富。圖繪靈動,設(shè)計巧妙!運用對應、復式等多種手法使小小的空間充滿喜慶歡樂及生生不息的美!這是同類另外質(zhì)地(如銅質(zhì))的璧形花錢所不能達到的審美效果和顯示的富貴性。也應是花錢品類中的一類獨特奇葩!
  以上是我對于江南浙地出現(xiàn)的一種清末料質(zhì)花錢的淺見,不當敬請指正。


(附頁見下頁) 
參考主要文獻書目:
1、《古代吉祥錢圖像賞析》郭若愚著,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出版發(fā)行,2000年2月第2版,2月第1次印刷。
2、《古代玻璃器》主編金開誠編著于原吉林文史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版發(fā)行,2011年1月第1版,2月第2次印刷。

浙江省湖州市港湖花園東區(qū)一幢銖泉齋湖州瓦當陳列室
電話:13587912510   郵編:313000  中國錢幣學會會員 劉健平

更多郵幣卡資訊、行情!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guān)注中國集幣在線官方微信(jibizx)。
中國集幣在線

延伸閱讀

分享到:

交易頻道

關(guān)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廣告服務(wù) | 委托買賣 | 意見建議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導航
Copyright © 2000 - 2011 JiB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集幣在線  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