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錢幣鑒定中各種銹色有哪些特征

金投收藏網(wǎng) 15-08-04 08:38:05 中國集幣在線 發(fā)表評論

錢幣鑒定中各種銹色有哪些特征?古錢幣的銹色是多種多樣的,它與古錢幣的年代、古錢的金屬成份、埋藏方式,出土的地域土壤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銅銹的種類大致可分為:綠銹、紅綠銹、水銀銹、藍綠銹、黑色銹、灰白銹等等。那么,古錢幣鑒定中各種銹色有哪些特征呢?

一、 綠銹

屬于古代鑄幣中較為常見的一種銹色,氧化銅因所處條件不同,形成的顆粒大小也不同,因此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顏色。入土年份越久,銹層堆積越厚,,形成的顆粒板結(jié)異常堅硬,稱為“硬綠”,即使在沸水中浸泡也決不會脫落,且從水中撈出后很快水氣就會揮發(fā),即不易吸水。偽銹卻則不然,撈出后吸水性大,不易干,銹層用硬物一碰即脫落。

二、 紅綠銹(又稱棗皮紅)

如果入土區(qū)域氣溫燥熱,銅銹會呈現(xiàn)紅紫色或紅褐色,但是這種銹色一般不會單獨存在于錢體,必伴有綠銹混雜在一起。如果發(fā)現(xiàn)錢體通體紅銹者,大多為假錢,實為將偽品入爐中煅燒,使之泛起一層氧化銅,但偽制的銹色膚淺,較易識別。

三、藍綠銹

綠銹的形成又有南方與北方的差別,地質(zhì)帶酸性的氧化程度也相應(yīng)嚴重些。北方干燥雨水少銅銹堅硬,南方多雨且潮濕,氧化層較松,多呈藍綠相間二色。藍銹一般浮在古錢的表面,銹層較薄,藍色深淺有致,過渡色十分自然。也有藏友將這種顏色稱之為暴藍或孔雀銹,外觀顏色與中國景泰藍工藝顏色十分相似,好品相的藍銹極受泉友鐘愛。

四、水銀銹(又稱水銀古)

有一種錢幣呈黑色或灰白色的銹,有時銅銹中泛出一片片水銀光澤,亦稱水銀古。水銀古又分白水銀錆、黑水銀錆、綠水銀古、紅水銀古。一般情況是古錢中含有其它金屬成份,古錢須入土埋藏時間較長,錢體外表呈現(xiàn)點狀或成片水銀般的氧化淅出物質(zhì),此種銹色不容易偽制,在元代以前鑄幣較易出現(xiàn)這種銹色。元明清鑄幣中不常見,大多為近似這種銹色。

五、黑色銹(又稱黑漆古)

古錢從鑄錢局進入市場流通,直到停止使用,退出流通,一直在民間收藏,從未埋入土中,所以沒有紅綠銹,僅在錢體表面有一層黑褐色,這種顏色稱黑漆古或傳世古。此種銹色硬而薄,呈通體包裹狀。也有人將此稱之為傳世古的一種。

六、灰白銹

它主要是出土古錢幣中鉛錫含量較高,或在墓穴等特定環(huán)境中長期浸泡所致,白銹在灰銹之上,灰白銹相互滲透,灰白銹色過渡自然。

七、洗錢

清代鑄幣距今年代相對較近,大多銹色不重,洗錢是指用普通方法除去錢體外表包漿的。更早一些的出土錢因銹色較重,有的用酸性液體除銹,導(dǎo)致錢幣外觀看起來凹凸斑駁,雖為真品,但未顯古泉自然古樸的神韻,就品相來說較之其它好品錢要遜色很多。因此建議一些生坑錢盡量要保持原樣,如必需清理也要適度,以不傷及錢體及文字、漿色厚的不外露鑄材本色為好。

八、傳世古

古錢有的是歷代流傳下來,并沒有埋入土中,所以多數(shù)錢沒有紅綠銹,僅在錢的表面地章有一種黑色或褐色,文字早已露出鑄材本色,這種顏色稱為傳世古。更早一些朝代的鑄幣也有的雖然入土過,但出土后經(jīng)長久玩賞或佩帶,紅綠銹大半脫落,僅在殘留少量的綠色或紅色銹,其余部分都已變成黑褐色的銅質(zhì),這種稱為半傳世古或老熟坑,一般清代鑄幣這種老熟坑的較少。

九、五彩銹

是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形成的,即多種銹色組合在一起,外觀看起來十分鮮艷,尤如油畫般的色彩,格外漂亮,極受藏友喜愛。

十、褐色銹(又稱栗殼銹)

古錢幣中較為多見的銹色,明清兩代鑄幣尤為常見。

來源:金投收藏網(wǎng)

延伸閱讀

分享到:

交易頻道

關(guān)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廣告服務(wù) | 委托買賣 | 意見建議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導(dǎo)航
Copyright © 2000 - 2011 JiB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集幣在線  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