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圖3
圖4
圖5
圖6
圖7
圖8
圖9
圖10
圖11
圖12
圖13
圖14
圖15
圖16
圖17
■云南陸良 師文濤
寶云局到了光緒時期,制錢制度已經(jīng)開始走下坡路,到了回光返照時期。滇銅產(chǎn)量減少,錢越鑄越小,私鑄泛濫。從我收藏的寶云局光緒通寶實物來看,大小、輕重、厚薄不一,有的明顯是私鑄的,既薄又輕;文字書法大相徑庭,有的俊秀挺拔,有的拙劣粗陋,尤以“緒”字為甚;背面除滿文外,后期出現(xiàn)了穿孔上面帶“金”字的,稱為“金刀”錢;還有背數(shù)字和背星的;有的寬緣,有的狹緣;直徑最大2.53厘米,最小1.92厘米;最重達5.4克,最輕僅1.5克;最厚0.16厘米,最薄0.12厘米。從這些錢幣來看,應該有九種類型,版式更多,前期鑄造的較大,后期的小巧玲瓏,有的鑄造精致,令人愛不釋手,像“金刀”錢一類。
前期鑄造的光緒通寶,繼承了從嘉慶以來小平錢的風格,除“光緒”二字外,其他都與寶云局鑄造的直徑2.53厘米、重3.7克的同治通寶一致,從背面來看簡直一模一樣,根本無法分清是同治通寶還是光緒通寶。這種光緒通寶“通”字為方頭、雙點通,鑄工粗糙,書法拙劣,“緒”字尤其難看,主要有兩種版式,“光緒”二字寫法略有差別,直徑和同治一樣——2.53厘米,一枚(圖1、2)厚0.1厘米,重3.5克;另一枚(圖3)厚0.13厘米,重4.2克。從數(shù)量來看,應該是比較少的。
除以上兩種稍大一點的光緒通寶外,寶云局還鑄造了相對來說比較多的部版式光緒通寶(圖4),它和《故宮清錢譜》里面寶云局的光緒通寶一樣。特點是“通”為方頭、單點通,方頭上長下短,背面的滿文“云”起筆直,最后一捺向下有明顯的折筆。這種錢直徑2.45厘米,厚0.14厘米,重4克。這種錢版式單一,但有趣味品存在,背面滿文略有移位,網(wǎng)上已見多枚。
另有一種和部版式風格差不多的光緒通寶,文字寫法完全一樣,只是比部版式小,姑且稱作“仿部版式”,直徑2.2厘米,厚0.12厘米,重3克左右。我認為這種錢就是《云南貨幣簡史》中所謂的“嚴官錢”。
背數(shù)字式。這種錢最明顯的特征就是背面穿孔上面有一個橫寫的數(shù)字。據(jù)日版《光緒通寶錢譜》記載,從“一到十”都有。我最初得到一枚背面是數(shù)字“五”的光緒通寶(圖5、6),因為這種錢品相都不是太好,加上錢幣知識貧乏,以為是流銅,后來看了一些資料,才知道要橫著看,原來是“五”。這種錢直徑2.42厘米,厚0.1厘米,重2.7克。后來又從別人挑剩的十多枚銅錢中得到一枚背面是“六”的(圖7)。
前面這幾種相對來說要大一點,然而我更喜歡的還是直徑在2厘米、鑄造精美的小光緒通寶。
“金刀錢”(圖8、9),因錢背穿上有一“金”字而得名。該錢無論從文字還是工藝看,都很漂亮;直徑2厘米,厚0.14厘米,重3克;“通”字起筆較低,角頭單點通,文字書寫有漢字書法的韻味,應該是寶云局光緒通寶中最美一類。在這種類型中,也有一種和“金刀錢”風格一模一樣,只是背面沒有“金”字的光緒通寶(圖10、11)。
寬緣。這種類型相對來說緣較寬,“光緒”二字較扁,方頭、單點通。有背星(圖12)和無星(圖13)兩種,較厚重,不像私鑄。背星直徑2厘米,厚0.16厘米,重3克。無星的直徑1.98厘米,厚0.13厘米,重2.3克,包漿瑩潤發(fā)亮。
狹緣。在日版《光緒通寶錢譜》中稱為“同治手”。狹緣的“通”為平頭(起筆較平)、角頭雙點通,又包括兩種,一種(圖14)筆畫略粗,背面略凸起,滿文較寬,寫法常見,直徑2厘米,厚0.14厘米,重2.9克。另一種(圖15)筆畫纖細,尤其是背面滿文的寫法極少見,較細長,在其他錢幣實物中從未見過,看起來和華光普編著的《清代咸豐大錢目錄》中寶云局咸豐通寶中“鉛樣”的寫法風格相似,較細長。
私鑄如這枚(圖16、17),直徑1.92厘米,厚0.12厘米,重1.5克,文字漫漶不清,“光”字只有頭部。
以上僅就筆者所經(jīng)手過的光緒通寶做一個梳理,其中難免有疏漏,今將其展示出來,希望為同好們查缺補漏、補充探討提供些許幫助。
來源:收藏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