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刊載于《錢幣》報2014年11月上旬,如需轉(zhuǎn)載,請務(wù)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zhuǎn)載于中國集幣在線(http://024w.cn/),謝謝!
《古泉園地》會刊(第三期)刊載了“淺談未載品建文通寶”一文,披露介紹了一枚未見于譜載的“建文通寶”折二型錢(圖文見《古泉園地》第三期第29頁)!敖ㄎ耐▽殹蹦晏栧X未見于史籍記載,其是否真實鑄造行用過一直是我國貨幣史上的未解之謎,因此引起了筆者進行探索的極大興趣。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五月,明太祖朱元璋駕崩前,因為太子(建文帝之父朱標)早逝,朱元璋按照封建禮法傳統(tǒng),立朱標之子朱允炆為皇太孫。朱元璋逝去后,21歲的皇太孫朱允炆奉遺詔承繼帝位,隨后改“洪武”年號為“建文”,史稱朱允炆為“建文帝”。建文帝即位后推行“削藩”政策,鞏固中央集權(quán)。為爭奪帝位,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公開反叛,起兵于北平(今北京),發(fā)動了歷史上著名的“靖難之變”。經(jīng)過多年的征戰(zhàn),1402年朱棣攻入南京,奪取其侄帝位,改年號為“永樂”,即為永樂帝。當(dāng)朱棣的燕軍攻破南京的金川門時,建文帝下落不明,《明史》稱其“闔宮自焚”,但明人談遷《國榷》、谷應(yīng)泰《明史紀事本末》等民間志書則認為建文帝并未自焚,而是改扮僧人在大臣的保護下由密道逃出南京四處流亡,至今在全國各地還保留了不少有關(guān)建文帝的民間傳說和文物遺跡。有學(xué)者認為,其后永樂帝派遣鄭和七次下西洋,就有赴海外探訪建文帝下落的目的。2008年在福建寧德市蕉城區(qū)金涵鄉(xiāng)上金貝村發(fā)現(xiàn)的一座元末明初古墓,最近有學(xué)者考證認為其就是明朝第二個皇帝建文帝的陵墓,此結(jié)論可謂驚人,但質(zhì)疑反對的聲音不少,尚難為大多數(shù)人信服。
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已成為明代歷史上的一大謎案。建文帝在位只有短短的3年多時間,是否鑄造行用過“建文通寶”年號錢也成了一個歷史之謎。
有泉家提出,“建文通寶”錢有實物存世,但極為罕見!豆湃獏R考》記載清末最早發(fā)現(xiàn)甲骨文的學(xué)者王懿榮曾得到一枚“建文通寶”小平錢,認為“制作面背色澤與洪武、永樂各種小平錢無異”。1989年《舟山錢幣》雜志也披露過一枚建文小平錢,聲稱為江蘇淮陰鄉(xiāng)下農(nóng)民耕田時所獲,錢徑2.45厘米,重3.44克。該文認為從銅色、形制、文字、聲音等方面判斷,該錢均與傳世明代錢幣極為相似!豆湃獔@地》會刊第三期刊載的“建文通寶”折二型錢,更是首次面世的品種。至于其真?zhèn)涡裕瑘D片看的不是很清楚,筆者無緣得見實物,不敢妄評。但有泉友上手觀察后稱“其青銅材質(zhì),紅綠硬銹;文字上除‘建’字有些模糊不清外,其他三字均清晰可辨,神韻十足,可謂非常人能書;形制上面郭小于背郭,且背郭與錢穿之間有起伏,不平整,與元末明初的錢幣風(fēng)格相一致”(《古泉園地》會刊第五期60頁)。
這些存世的“建文通寶”錢是否為建文帝在位期間鑄造的年號錢呢?史籍不載,后世見仁見智,爭論不休。有人認為存世的“建文通寶”錢確實是建文帝在位期間鑄造的年號錢,后為永樂皇帝朱棣所銷毀。上述《古泉園地》“淺談未載品建文通寶”作者即持此種觀點。當(dāng)年燕王朱棣以“靖難”之名公開反叛,起兵奪取其侄帝位,改元“永樂”。為掩飾這段不光彩的“奪位”歷史,朱棣篡位奪權(quán)后下令消除“建文”年號,將建文帝在位的四年編入洪武年號,直至明朝末年才公開承認有“建文”紀年的存在。據(jù)說當(dāng)時凡有“建文”字樣的東西,如書籍、瓷器、銅鐵器物等一切用品都要沒收銷毀,最能說明“建文”朝存在歷史的“建文通寶”年號錢自然在劫難逃。
但已故著名貨幣史學(xué)家彭信威先生不同意上述觀點,在其著作《中國貨幣史》中質(zhì)疑曰:“若說銷毀,也不至于銷毀得這樣干凈!彼J為建文帝未曾鑄錢,因為“當(dāng)時(明初)一意推行寶鈔,鑄錢在政府看來沒有什么好處。洪武時歲次停鑄,甚至禁用銅錢。后來各帝也都是在即位以后許多年才開鑄,所以惠帝(建文帝)不鑄錢是沒有什么奇怪的!
如果建文帝未曾鑄錢,那么存世的建文錢又從何而來呢?《明史•食貨志》載,嘉靖六年(1527年)、三十二年(1553年)兩次補鑄前朝年號錢,有人據(jù)此認為存世建文錢為嘉靖年間補鑄錢。但錢幣學(xué)界現(xiàn)在已大致認定嘉靖年間沒有補鑄過錢,糾正了史料的錯誤。于是又有人認為這些建文錢可能是明代建文帝在位時或其后各帝在位時民間私鑄的年號錢。然而民國時期的錢幣收藏研究大家丁福保、鄭家相等人都認為建文錢屬臆造品。民國時期最權(quán)威的錢幣學(xué)著作《古錢大辭典》也認定存世建文錢為偽造品,于是在其上刊載的建文錢拓圖旁標注“偽品”二字,干脆否認了存世建文錢的真實性,這更增添了問題的復(fù)雜性。
是真錢還是偽品?是官鑄還是私鑄?是當(dāng)朝鑄還是后期鑄?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建文錢問題已成為我國貨幣史上的一個難解之謎。由于史料和實物的缺乏,建文錢之謎的破解,還寄希望于貨幣史學(xué)家和考古學(xué)家們進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