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我們天天用,習以為常,但當它成為一種收藏品,會告訴我們怎樣的故事? 在錢幣收藏家鄭教治多年的藏品里,不同歷史時期的紙幣尤其有特色。在他的講解下,其中蘊藏的鮮為人知的歷史風云令人著迷。 本版采寫、攝影 信息時報記者 陳川 實習生 陳宇強 新中國成立以來,共發(fā)行了5套人民幣。在鄭教治展示了他多年的人民幣收藏,講述各套人民幣各種版本的不同:原來人民幣背后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它們記錄了新中國成立前后六十多年的豐富歷史。 第一套人民幣有62個品種 各個不同 上世紀70年代,鄭教治大學剛畢業(yè),工資只有四十多塊,但他就花了7塊錢買到第一套人民幣中的壹圓幣。鄭教治介紹,“第一套人民幣是1948年開始發(fā)行的,中國快解放了,黨中央決定成立中國人民銀行。當時各個解放區(qū)發(fā)行各自的紙幣,幣值從壹元到伍萬元等12個面值62個不同版別。幾年前,這套人民幣的市場價已經達到460萬!庇捎诎l(fā)行量少,制造的質量也不是很好,所以存世量也不多,加上版本眾多,第一套人民幣的收藏非常困難。目前鄭教治收藏了其中的42種,已是相當難得。 第二套人民幣1953年發(fā)行。當時我國技術不夠,為了提高防偽功能,請前蘇聯(lián)制造。這套人民幣的防偽標識是五角星的水印,還有光孔防偽標識。在中蘇關系惡化之后,為了不讓蘇聯(lián)掌控我國經濟命脈,我國在1956年發(fā)行了第二套人民幣的第二版。兩個版本的人民幣圖案都一樣,只是顏色略有不同。 1960年發(fā)行了第三套人民幣,因為物價越來越高,為了節(jié)約成本,印制時工藝顯得略微粗糙。鄭教治補充說,由于種種原因,第三套人民幣在發(fā)行時有些幣種出現(xiàn)了幾個版本,收藏起來很有意思。 到了第四第五套人民幣,因為發(fā)行的年代并不遠,要收藏比較容易。對新入門的錢幣收藏家,鄭教治建議可以從第四套人民幣開始入門,因其價格不貴,又容易買到。 同一紙幣不同版別背后大有玄機 如果將鄭教治收藏的第三套人民幣中的5張伍角紙幣一字排開,乍一看,看不出什么不同,然而鄭教治告訴我們,玄機都藏在細節(jié)里。 這5張紙幣,有的是平版光孔有水印,有的是平版無光孔有水印,有的是平版無光孔無水印,有的是凸版有水印